中阳县人民政府
二〇二三年五月
目录
附件1专家评审意见
一、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
(一)建设基础
1、区域特征
自然地理条件
地理位置。中阳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脉中段西麓,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7°03′~37°29′,东经110°50′~111°29′。东与汾阳、孝义两市交界,西与柳林、石楼两县接壤,南与交口县相连,北与离石市毗邻。县境东西宽约45km,南北长约47km,国土总面积1438.62km2,版图略呈菱形。
地形地貌。中阳县地处晋陕黄土高原东部,境内东南为土石山区,西北是黄土丘陵。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除南川和暖泉河谷区外,海拔均超过千米。全县地貌可分为山地、丘陵、河谷三种类型。
气象气候。中阳县气候属暖温带亚干旱大陆性明显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暖热多雨,秋季阴雨绵绵,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气压为880.6hPa,多年平均气温为8.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94.8mm,本区年平均蒸发量为1990.6mm,是降水量的4倍。
水文条件。全县均属黄河流域,南川河为主要水系,占全县面积的59.6%,是黄河水系三川河流域的一级支流。中阳县西部分布有暖泉河、留誉河、金家庄沟及三川河直入区的辉大崇沟、陈家湾、下枣林沟等。中阳县地下水源比较贫乏,主要分为石山森林不均匀裂隙水区、黄土丘陵松散岩类孔隙水区及河谷孔隙潜水区。
土壤概况。中阳县土壤可分为4大土类10个亚类。4大土类分别是褐土、灰褐土、草甸土和山地棕壤。
土地资源。2021年中阳县土地总面积为143862.4公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三大类”分析,农用地126925.14公顷,占比88.227%;建设用地5864.50公顷,占比4.076%;未利用地11072.76公顷,占比7.697%。
水资源。根据2021年《吕梁市水资源公报》,中阳县2021年地表径流量为5955万m3,地下水资源量为6262万m3,扣除重复计算量5236万m3,中阳县水资源总量为6981万m3。
矿产资源。中阳县具有煤、铁、铝矾土、石英等20多种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煤炭,全县煤田面积约450km2,占总土地面积38.6%,勘探储量16.9亿t。其次为铁矿,储量在1400万t左右,品位一般在45-63%之间。此外还有铜、铝、铀、锗、镍、银等贵金属。
森林资源。2021年,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中阳县土地总面积143862.4hm2。其中:林地面积103111.27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1.67%;非林业用地面积40751.1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8.33%。
动物资源。中阳县境内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19目52科147种。其中两栖动物1目1科3种,爬行动物2目4科7种;鸟类10目34科107种;哺乳类有6目12科30种。
植物资源。参考《山西薛公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报告》记载,中阳县域境内分布有植物74科,353属,755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5属6种,被子植物72科348属749种(双子叶植物66科301属658种,单子叶植物6科47属91种)。
旅游资源。中阳县是千年古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刘致故里;是中国民间文化剪纸艺术之乡。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涵盖生态山水(柏洼山、上顶山、凤尾山、龙泉湖、南川河)、地貌景观(岩溶地貌、黄土地貌)、森林生物(林场、白皮松、侧柏、沙棘、柏籽羊、褐马鸡)、人文遗迹(庙宇、石刻、柏洼坪、庞涓寨、汉画像石)、红色文化(车鸣峪兵工旧址)、民俗风情(剪纸、九曲黄河阵、合欢秧歌、柏洼山庙会)、特色农业(梯田、黄土高原农产品、万亩核桃林)等各种类型,逐步形成了以生态山水、森林草甸、地貌景观等自然资源和道家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自然保护地。中阳县辖区内共有3处自然保护地,分别是山西薛公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山西省柏洼山森林自然公园、中阳县陈家湾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目前保护状况良好。
行政区划。2021年,中阳县辖5镇1乡,共有14个社区、75个行政村,下辖乡镇为:宁乡镇、金罗镇、枝柯镇、武家庄镇、暖泉镇、下枣林乡。县政府驻地位于宁乡镇。
人口数量。据2021年人口抽样调查,全县常住人口为136925人,比上年末减少1540人。全年全县出生人口1104人,人口出生率为7.97‰;死亡人口683人,死亡率为4.93‰。
经济状况。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74.99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9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45.17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25.73亿元,增长7.65%。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4项指标增速位列全市第一方阵,经济效益好于预期。
产业结构。2021年,全县三产占比为2.3:83.0:14.7,以第二产业为主。2015-2021年间,中阳县产业结构有向第二产业集聚的趋势:第二产业占比由2015年的64.34%增至2021年的82.96%;第三产业占比由2015年的33.18%下降至2021年的14.70%,第一产业占比由2015年的2.48%下降至2021年的2.34%。二产工业企业以钢铁、煤炭洗选、煤焦、煤化工等制造行业为主;新能源、文旅、农特等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水资源消耗水平。2019-2021年中阳县用水总量分别为1670万m3、1872.2万m3、1905.6万m3,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而2019-2021年单位GDP用水量分别为23.82m3/万元、22.59m3/万元、14.45m3/万元,呈逐年下降趋势,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任务。
能源消耗水平。2021年全县能源消费折标准煤224.00万吨,单位GDP能耗为1.896吨标准煤/万元。2015-2021年间,全县单位GDP能耗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由2015年的2.445吨标煤/万元下降至1.896吨标煤/万元,多年平均下降速率为7.84%,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任务。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2021年,中阳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54元,同比增长9.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01元,增长7.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8元,增长11.3%。
教育、卫生。2021年,中阳县各级各类学校共有58所。其中,特殊教育1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5所,小学2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单办幼儿园22所,附设幼儿班13个;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卫生院)186所。
环保基础设施现状。生活垃圾治理设施:中阳县现有卓源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厂1座,位于下枣林军山隧道西口北沟,占地50亩,日处理生活垃圾105吨/天,填埋库容约为44.6万方,处理方式为卫生填埋,服务年限10年,服务范围为中阳县城。自2019年以来,中阳县积极开展垃圾集中整治工作,县城清扫保洁作业达到了“十净一不见”标准,乡村保洁严格实行“四有四无三净”标准,全县城乡共有环卫工人709人,其中城区304人,其余乡镇405人,共配套有车辆26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中阳县现有1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位于金罗镇朱家店村,初始设计规模1.5万吨/日,后经一次提质增效改造和一次扩建后,污水处理设计规模达到2万m3/d,采用“A2O+MBR+高效磁混凝沉淀”处理工艺,处理后的出水COD、氨氮、TP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Ⅴ类标准限值,其它指标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处理后的中水部分回用于中阳钢铁有限公司再生利用,产生的污泥脱水后运往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
环境空气质量:2021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较好,全年优良天数273天,优良天数比例74.79%,综合污染指数5.35。SO2、PM2.5年均浓度以及CO百分位浓度均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21年相较于2019年平均浓度分别降低58.1%、25.6%和9.7%;O3百分位浓度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总体保持平稳趋势;PM10年均浓度高于二级标准要求,但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21年相较于2019年下降17.7%;2021年大气污染综合指数较2019年降低18.7%,优良天数增加6.6%(17天);2021年重污染天数较2019年增加6天,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其原因主要为受到西北季节性沙尘天气传输影响所致。
地表水环境质量:2021年,三川河交口镇断面由省控提级为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Ⅳ类标准限值,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任务,河流水质评价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氟化物。2021年暖泉河暖泉断面为Ⅲ类水质,河流水质评价为良。中阳县境内无劣Ⅴ类水体和黑臭水体。
水源地水质现状:中阳县共有2个县城饮用水水源地,分别为乔家沟水源地、庞家会水源地,9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2019-2021年,11个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限值,水源地水质状况优良。
地下水环境质量:中阳县境内无国控地下水监测点位,但境内设置有3个省级地下水监测点位,分别为刘家坪村、师庄1号井、下枣林村。2019-2021年,水质监测指标全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限值,达标率100%。
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阳县位于国家级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为黄河中游干流水土流失控制的核心区域,黄河中下游生态安全保障的关键区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该生态功能区的发展方向是: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淤地坝系建设,实施封山禁牧,恢复退化植被。加强幼林抚育管护,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草)成果,促进生态系统恢复。改造中低产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大力推行节水灌溉、雨水积蓄、保护性耕地等技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推进生态型产业发展,鼓励发展特色林果业和种植业,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
2、工作基础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优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中阳县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顶层设计,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主任,各有关部门、乡镇等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领导小组,有序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全面压实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推动国家和省、市各项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严格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考核,环保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严格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完善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立生态建设长效监管机制,深化水、气、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及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实施排污许可、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机制改革、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等制度。建立健全了“12369”(现并线12345)工作制度,高度重视环保举报工作,实施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对群众和媒体反映的问题及时核实解决反馈,切实做到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回音,查出每一起案件都有结果。
积极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出台了《中阳县进一步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四项重点任务整改方案》,实施铁腕治污、百日清零等执法行动,坚决纠正长期违法排污乱象,推动企业环境守法成为常态。建立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编制汛期、辐射事故、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开展相关应急演练等活动,同时与县交通部门、消防救援大队、应急管理局等建立了应急联动工作机制。
近年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经济运行稳中向好: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4.99亿元,同比增长1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分别高于省、市2.5和2.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4项指标增速位列全市第一方阵,经济效益好于预期。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风电、光电、煤层气等新能源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多元支撑的工业经济格局加速形成。煤炭行业智能绿色发展:持续推动煤炭智能绿色开采,鑫岩煤矿作为全市首批智慧矿井,完成“5G+智慧矿山”示范项目一期工程;洗选煤企业标准化等级评定工作扎实开展,创建了2个一级、8个二级标杆示范企业,并通过省级验收。新兴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稳步推进枝柯园区,升级增效尚家峪工业园区,产业质态明显提升。美锦能源50万千瓦光伏项目完成签署项目报批协议,张子山煤业9.8MW瓦斯发电项目建成投产。美锦能源公司氢储存生产、智慧加氢站、氢能车辆运营平台、氢能特种车辆制造项目稳步推进。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全年电商销售4080万元。能耗“双控”指标超额完成:中阳县能源消耗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能耗总量由2015年的136.34万吨标准煤增加到了2021年的250.02万吨标准煤;2021年全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为1.8962吨标准煤/万元,比2019年的2.5747吨标准煤/万下降了26.34%,完成市级考核目标。
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迅速:“十三五”以来,中阳县委县政府坚定实施“特”“优”战略,聚焦特色产业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紧紧围绕“金色兴旺富裕中阳”定位,充分发挥“中阳山宝”的区域品牌影响力,依托厚通、桃园、腾宇、新希望、新大象、心言生物科技等农业龙头企业,持续推进黑木耳、核桃、设施蔬菜、生猪、柏籽羊、肉鸡等六个特色农业产业,不仅把“小木耳”发展成“大产业”,而且叫响了“中阳核桃”、“中阳柏籽羊”等品牌,逐步形成了“六特两园”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生态绿色农业稳步发展:2021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4.52万亩,粮食产量2226.59万公斤;全县畜禽养殖户2210户,规模养殖户91户,畜禽饲养总量达375.3972万头(只),牛、羊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鸡、猪良种覆盖率达100%;全县共栽植黑木耳4340.4万棒,产量404万斤,总产值达1.3亿元,共带动农村低收入人口2300余户5000余人,人均增收4000余元;全县设施蔬菜大棚种植244个,年产量约5100吨。推“特”出“优”初见成效:大力加强农业对外经济技术的交流和合作,积极推动“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引进来和走出去,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全国木耳大会,发布《区域品牌·中阳木耳·黑木耳》团体标准,荣获“全国黑木耳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县”称号。
特色文旅产业初具规模。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十三五”以来,中阳县加快整合现有文化旅游资源,积极融入黄河旅游板块,积极开发文化旅游主导产品和旅游精品,全面创新了旅游产业体系。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神圪垯村、弓阳村成功申报省级、市级旅游示范村,神圪垯客栈、闹泥山庄成功申报省级、市级黄河人家。军山生态综合旅游区、上顶山旅游风景区等项目持续跟进。以重点旅游项目为节点,以景观道路为轴线,以城乡风貌、农区、林区景观为基质,构建了“一轴一环三片区”全域空间格局。乡村旅游日益兴旺:结合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创建,水峪、阳坡塔、车鸣峪、上垣、阳坡等特色城郊旅游村的建设有序进行;乡村旅游采摘园、农家乐规模进一步扩大,避暑赏花、林荫消夏周等旅游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旅游发展氛围日益浓厚。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与教育部门合作共同举办了“读好书,爱中华”主题读书活动;“歌颂祖国 助力梦想”音友演唱会、“童心筑梦新时代”少儿粉笔画大赛;圆满完成了“二青会”“神圪塔”第二届汽摩赛及山地马拉松赛服务工作;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承办了全市剪纸大赛,出版发行了《红星照中阳-中阳红色遗址概览》图书。实施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
党的十九大以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市号召,认真部署落实省政府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大气、水和土壤三大领域,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了明显成效。全面实施“控煤、治污、管车、降尘”,全县城乡公共交通全部采用清洁能源,全县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由2019年的256天增加到2021年的273天,综合污染指数和PM2.5浓度不断下降,初步打赢蓝天保卫战;大力推进“清河行动”“四水同治”行动,地表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城区工业和生活废水实现了全部有效处理和达标排放,南川河、暖泉河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以煤矿、钢铁、采石等领域为重点的工业固废整治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扎实推进煤矸石、工业固废、医疗废物等规范化管理处置。实施道棠至城区段东山绿化提升、示范村园林村绿化等工程,完成营造林3万亩,阳坡塔、水峪、弓阳、南曲、福禄峪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全县森林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按照《山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对农村人居环境做出的安排部署,截至2021年,累计完成27个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累计完成42个行政村(社区)污水治理任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56%;累计完成农村改厕13273座,普及率达到59.2%;全县行政村(社区)实现了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转、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95%以上,实现了全县农村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全覆盖;建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全县行政村(社区)已全部通客运班车,开通客运班车率达100%。
城乡统筹步伐加快。2021年,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工22条15.4公里城区段雨污分流及道路提升改造工程;集中整治乱停乱放、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问题,开展滨河巷、宝源巷、钢城等马路市场专项整治,文化活动中心停车场基本完工,城区新增停车位1120个,新增公交线路7条,交通秩序逐步规范;建设完成5G基站119座,档案馆图书馆项目有序推进,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乾河隧道基本贯通,离隰高速快速推进。
2019-2021年,中阳县均组织开展了“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引导公众积极、主动参与生态保护,共同建设“五彩中阳”。2021年,中阳县制定了《中阳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2021-2025)》,为扎实有序推进我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3年1月,县统计局、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通过发放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共同开展了“中阳县生态文明建设公众满意度与参与度调查”工作,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394份。公众对中阳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满意度为94.91%,参与度为95.24%。中阳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深入人心,成效显著。
(二)存在问题与机遇挑战
1、存在问题
近年来,虽然中阳县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明显成效,但保护与发展的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交织,“一煤独大、一钢独强”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货运结构,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扭转和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尚未缓解。对照上位规划要求、群众期望,全县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环境质量还有进一步改善提高的空间和潜力。主要表现在:
(1)生态环境脆弱敏感,保护与开发矛盾凸显
中阳县地处吕梁山脉中麓,境内沟壑纵横,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降雨相对较少、部分区域林分质量较差、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长期以来煤炭的高强度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较为严重,矿产开采致使土地塌陷、地貌形态破坏、矸石尾矿堆积、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依然严峻。加之中阳县以煤钢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运输结构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与扰动依然存在,结构性污染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建成区外经营性场所燃煤采暖现象、清洁取暖改造后不使用现象、“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现象依然存在,对全县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中阳县河流常年径流量不足,月际变化波动大,河流环境自净能力较差,入河排污口监控能力及水环境污染溯源监测监管能力亟需进一步加强,断面水质仍需进一步巩固提升。境内煤电、钢铁企业较多,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冶炼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存量多、增量大、资源化利用率仍需进一步提高。
(2)产业结构性和布局性污染突出,节能减碳任重道远
产业结构方面:中阳县产业结构重,“一煤独大、一钢独强”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运输结构,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扭转和解决,高耗能、高污染的“煤、钢”传统产业在一定时期内仍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产业层次偏低,从行业分布和产值看,二产增加值主要来自煤炭、钢铁、焦化等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0%以上,且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水平,虽然“两新”产业增速快,但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县内重点扶持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文旅、生态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体量规模偏小且创新动力较弱,尚未形成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节能降耗方面:规上工业用能集聚性显著,其中中阳钢铁等金属冶炼行业用能占比高达85%以上;能源加工转换与回收利用层次低效,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占比不足1%;“煤改气”“煤改电”工作降耗空间逐年收窄,近年来企业逐步关停小锅炉,完成“煤改气”“煤改电”工程,节煤空间缩小,未来削煤压力增大。
中阳县产业新旧动能转化、节能降耗任重道远,高质量转型发展任务依然艰巨。
(3)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趋于瓶颈,难度不断加大
中阳县受地形影响,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冬季尤其容易形成静稳天气,造成重度污染。大气环境承载能力偏低,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任务艰巨。水资源匮乏,河流自净能力较弱,区域再生水利用不足,水土流失较重,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难度大。工业固废产生量大,综合利用率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基础数据较为薄弱、监测能力有限,土壤污染源监管和治理压力大。大气、水、土壤全要素协同监管机制尚未建立,产业结构偏重、污染物源排放精细化管控压力较大,环境治理难度加大。中阳县村庄农户布局分散,畜禽养殖散养现象普遍,所产生的垃圾粪污等收集存在一定的困难,对农村环境、人居生态环境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压力大。
(4)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仍有短板
“十三五”以来,中阳县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均达到上级考核任务要求,但县域环境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如城镇污水收集配套管网有待进一步改造和完善,污水收集效率、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都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地区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各乡镇排水管道差距较大,大部分村庄污水排水管道覆盖率较低。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存在直接进入河道或就地泼洒或自然排放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有待提升。配套设施存在较明显的城乡差距,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和村庄人口集聚和旅游业发展;在固体废物处理方面,中阳县境内目前无危废焚烧、填埋、综合利用单位,县内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收集后外委运送到其他县区进行处置,危废的贮存和外运增加了区域环境风险隐患和环境风险防控压力。
(5)资源约束趋紧、承载力不足
中阳县受地形地貌影响,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城镇建设和农业生产高度重叠,建设用地绩效不高,且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生活空间需求、资源型经济转型带来的产业发展空间需求、城镇化推进带来的城乡建设空间需求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中阳县水资源匮乏,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还处于较低水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较低。中阳县经济总量较小,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的巨大需求与地方财政投入能力不足的矛盾持续存在。基层人员与生态环保工作量不匹配,无法满足网格化环境监管需求。基层队伍能力建设不足,执法车辆以及取证、现场快速检测、移动执法等设备紧缺,不能满足现场监察执法的需求。
(6)生态资源价值挖掘不够,特色产业支撑力不足
中阳县黑木耳、核桃等农特产业,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美丽乡村、传统村落、红色文化、自然景观等文旅康养产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生态产业体系不完善。农副产业以畜牧养殖、农特产品及中药材加工等为主,多处于初级加工阶段,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产品高端化方向上研发不足。龙头企业数量较少,现有企业规模较小,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普遍较弱,影响力不高,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为滞后。“中阳柏籽羊肉”、“养生佳宝”中阳绵核桃、“黑色国宝”中阳黑木耳等区域公用农特品牌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缓慢,农旅、电商农业等尚未形成规模,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实现路径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2、面临机遇
(1)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逐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提出了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新目标新任务,并对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作出具体部署,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依靠。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省委、省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六个领域”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山西作为黄河中游重要省份,在国家战略中进一步明晰定位,增强“一盘棋”意识,紧紧围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我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将改革作为推动转型的根本动力,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考虑,将绿色发展作为建设美丽生态山西的重要手段,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扎实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深入抓好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筑牢太行山、吕梁山绿色生态屏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更加坚定,措施更加得力,为中阳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机遇。
吕梁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六大工程”,深入实施生态优先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打造京津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吕梁,为中阳县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质量发展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转型改革加速推进。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党中央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抓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任务,可以促进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将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发挥重要促进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和基本框架,对做好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配套文件相继发布实施,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逐步实现,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正在逐渐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将会有长足发展和显著成就。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着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着力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着力优化水资源配置,着力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着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指导思想。同时,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要求“聚焦生态建设、绿色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系统解决生态领域存量问题,系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黄河流经县和流域县、沿黄沿汾区域,统筹高标准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全力构建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还大自然一个绿水青山、给老百姓一个美丽家园,为我省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提供有力支撑,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体现“山西担当”。位于黄河中游的中阳县,应把握机遇顺应新时期新要求,提高发展质量。
(2)中阳县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高质量发展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以来,借助“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以及“两山七河一流域”等战略任务,中阳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逐步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当前,全县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而绿色低碳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
战略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实施为中阳县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中阳县位于黄河流域中游的吕梁山区,既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也是直接受益者,更应主动担当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积极融入黄河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趋势,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参与共建黄河流域吕梁山绿色生态屏障,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
丰富的林草与旅游资源助力“两山”转化。中阳县境内分布有薛公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柏洼山森林自然公园、上顶山原生态天然草甸等,县域森林覆盖率达49.09%以上,林木绿化率达71%。境内旅游资源分布,涵盖生态山水、森林生物、人文遗迹、红色文化、民俗风情、特色农业等各种类型,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优良的生态与文旅资源禀赋,为中阳县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实施“两山”路径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氛围浓厚。中阳县人民群众空前关注并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由过去“盼温饱”“求生存”转变为“盼环保”“求生态”,上下有望统一思想,真正迈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期。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工作推进的阻力将减弱,社会共治的局面将逐步形成。
3、未来挑战
中阳县生态环境状况呈现总体向好、局部有待持续改善的态势,环境保护力度高于破坏程度,环境污染总体减少,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巨大成就。但中阳县“一煤独大,一钢独强”的产业结构、以煤电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货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性改变,同时水土流失、水体污染和冬季大气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也将长期存在。潜在的环境污染仍有可能侵蚀已取得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果,这也是中阳县面临的新挑战。
(1)资源型经济“锁定效应”明显
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仍然存在。中阳县经济发展和能源资源消耗短期内无法实质性脱钩,“一煤独大,一钢独强”的产业结构、以煤电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货运结构格局一时难以转变,煤电能源消费仍占较大比重,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同时全县重点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污染物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空间日益减小。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难以在短期内根本转变,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任重道远。
(2)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亟待加强
环境空气质量方面,重卡货运产生的PM10、NO2、臭氧已成为影响中阳县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加之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城镇集群化发展使得污染区城化特征愈加明显,环境空气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水环境质量方面,虽然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污染物排放量势必刚性增长,加之城区及周边区域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及污水收集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和运行监管的不足,均使得有限的水环境容量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水环境治理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3)碳达峰碳中和迫在眉睫
国家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带来重大变革,同时意味着届时全国碳排放净零,大幅削减煤炭消费成为必然趋势,将会深刻影响到中阳县以煤电为主的能源经济发展模式,对中阳县“十四五”“十五五”时期能源革命和能源转型发展提出了紧迫要求。
(4)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需要加强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推行和实施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地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满足问题,目前中阳县基层服务能力相对不足,社会治理人员队伍建设比较薄弱,社会治理理念较为落后,方式方法陈旧单一,治理机制不健全等,与面临的环境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5)高效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与态文化培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方面,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和用途管制制度有待完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离任审计制度有待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改革以及污染物排放许可、污染场地环境监管等环境监管制度尚需深化;环境治理主体单一,市场、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度不够;另一方面,全县居民虽已具备一定环保意识,但生态文明参与度、践行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传统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尚未根本转变,节水、节能、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等还没有真正成为人们自觉行为。全社会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仍然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仍然缺乏广度和深度,生态文明素养和生态环保科学知识普遍需要提升。合理引导全社会由追求物质享受转向追求绿色、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仍然需要较长的过程,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任重道远。
二、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为载体,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健全生态制度、保障生态安全、拓展生态空间、发展生态经济、倡导生态生活、发扬生态文化”等六个方面,全力推动形成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为建成“金色兴旺富裕、银色转型创新、绿色生态美丽、蓝色平安幸福、红色初心文化”的“五彩中阳”奠定生态基础,全力打造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山西地方实践的典范。
(二)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融入中阳县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与全过程,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全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产业结构与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态惠民,以人为本。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全力建设“蓝绿交织、山水相融”的绿色生态中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
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立足中阳县实际,紧紧围绕中阳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充分发挥“离柳中方”特有区位格局优势、产业基础优势、自然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升级优化路径,走出具有中阳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标本兼治,科学施策。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中阳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不断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弘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理念,从源头上解决生态文明建设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着力破解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与紧迫问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整体推进。
党政主导,社会参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县委县政府工作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切实发挥组织领导、规划引领、资金引导的作用。坚持走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的群众路线。着力强化企业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倡导公众积极参与,引导全民共建共享,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规划范围
中阳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范围为中阳县行政辖区,辖5镇1乡,分别为宁乡镇、金罗镇、枝柯镇、武家庄镇、暖泉镇、下枣林乡,总面积1438.62km2。
(四)规划期限
参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以及《山西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相关规定与基本要求,结合中阳县实际,本次规划坚持近远结合,既要提出近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又要考虑更长时期的远景发展。为此,确定本次规划基准年为2021年,规划期限为2022-2030年,分三个阶段:
中期:2024-2025年(巩固提升期);
远期:2026-2030年(全面提高期)。
(五)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推进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和生态文化六大体系建设,促进中阳县的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生活水平不断攀升,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得到推行。到2023年,建设成为具有中阳特色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并获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此后进一步巩固提升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果;到2025年,全面建成“兴旺富裕、转型创新、生态美丽、平安幸福、红色文化”的“五彩中阳”,力争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到2030年,基本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标准治理的现代中阳。
2、阶段目标
1、近期目标(2022-2023年)——全面达标期
基于中阳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基础,全面部署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编制创建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创建任务,确保各项指标总体达到国家考核标准,力争2022-2023年间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中期目标(2024-2025年)——巩固提升期
在中阳县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基础上,持续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进一步深化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六大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项指标全面优于国家考核标准,建成吕梁山区乃至整个沿黄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示范样板。
3、远期目标(2026-2030年)——全面提高期
生态文明制度全面健全落实,空间发展布局得到全面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化,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全面优化,自然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安全得到强有力的保障,生态文明理念全面普及,基本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标准保护和治理的“五彩中阳”。
(六)建设指标
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修订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指标(试行)》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修订版)》以及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开展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晋环发〔2022〕6号)相关规定和基本要求,立足中阳县实际,制定了中阳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六大领域十项任务的38项指标,其3项为省级特色指标(以*号标记)。
结合2021年中阳实际,对照38项考核指标要求,其中34项指标已达标,4项指标尚未达标。未达标指标主要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秸杆综合利用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幅度。
中阳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值详见下表1。
表1 中阳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值
领域 | 任务 |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指标值 | 指标 属性 | 基准年 (2021年) | 现状达标情况 | 近期目标(2023年) | 中期目标 (2025年) | 远期目标(2030年) | 数据来源及责任部门 | |||||||||||
生态制度 | (一)目标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 | 1 |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 | - | 制定实施 | 约束性 | 正在制定 | 未达标 | 实施 | 实施 | 实施 | 县委县政府; 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2 | 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部署情况 | - | 有效开展 | 约束性 | 有效开展 | 达标 | 有效开展 | 持续开展 | 持续开展 | 县委县政府 | |||||||||||||
3 |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 | % | ≥20 | 约束性 | 22 | 达标 | ≥20 | ≥20 | ≥20 | 县委组织部 | |||||||||||||
4 | 河长制 | - | 全面实施 | 约束性 | 已全面实施 | 达标 | 全面实施 | 全面实施 | 全面实施 | 县水利局 | |||||||||||||
5 | 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率 | % | 100 | 约束性 | 100 | 达标 | 100 | 100 | 100 | 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6 | 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 | 开展 | 参考性 | 已开展 | 达标 | 持续开展 | 持续开展 | 持续开展 | 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生态安全 | (二)生态环境目标任务 | 7 | 环境空气质量 | 优良天数比例 | %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约束性 | 74.79(完成上级规定考核任务) | 达标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PM2.5浓度下降幅度 (*PM2.5浓度) | % (μg/m3) | 2021年浓度32 μg/m3,较2019年下降25.6%,完成上级规定考核任务 | 达标 | ||||||||||||||||||||
(*重污染天数比率) | (%) | 3.0(11天,受沙尘传输天气影响天数11天) | 达标 | ||||||||||||||||||||
8 | 水环境质量 | 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提高幅度 (*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 | %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约束性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 达标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幅度 (*地表水劣Ⅴ类水体比例) | 无劣Ⅴ水体 | ||||||||||||||||||||||
(*地下水国考点区域点位Ⅴ类水体比例) | 无地下水国考点位 | ||||||||||||||||||||||
黑臭水体消除比例 | 无黑臭水体 | ||||||||||||||||||||||
9 | *主要污染物减排 (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 | -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 约束性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 达标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 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 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三)生态系统保护 | 10 |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半湿润地区) | % | ≥55 (≥53*) | 约束性 | 58.13 | 达标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11 | 林草覆盖率 (山地丘陵加权) | % | ≥51.2 | 参考性 | 78.93 | 达标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 | |||||||||||||
12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 | - | ≥95 | 参考性 | ≥95;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受到严格保护 | 达标 | ≥95 | ≥95 | ≥95 | 县林业局 | ||||||||||||
外来物种入侵 | - | 不明显 | 不明显 | 达标 | 不明显 | 不明显 | 不明显 | ||||||||||||||||
特有性或指示性水生物种保持率 | % | 不降低 | 不降低 | 达标 | 不降低 | 不降低 | 不降低 | 县农业农村局 | |||||||||||||||
(四)生态环境风险防范 | 13 |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 | % | 100 | 约束性 | 100 | 达标 | 100 | 100 | 100 | 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14 |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 | - | 建立 | 参考性 | 已建立 | 达标 | 建立实施 | 持续实施 | 持续实施 | 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15 |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 约束性 | 无受污染耕地 | 达标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 县农业农村局 | |||||||||||||
16 |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 - | 有效保障 | 约束性 | 有效保障 | 达标 | 有效保障 | 有效保障 | 有效保障 | 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17 | 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 - | 建立 | 约束性 | 已建立 | 达标 | 建立实施 | 持续实施 | 持续实施 | 县委县政府; 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生态空间 | (五)空间格局优化 | 18 | 自然生态空间 | 生态保护红线 | - |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 约束性 | 已划定,572.14km2 | 达标 |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 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 | ||||||||||
自然保护地 | 薛公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柏洼山森林自然公园;陈家湾省级湿地公园 | ||||||||||||||||||||||
19 | 河湖岸线保护率 | % | 完成上级管控目标 | 参考性 | 上级部门未下达河湖岸线保护率目标,已完成“一河一策”、河湖健康评价以及河道划界等工作 | 达标 | 完成上级管控目标 | 完成上级管控目标 | 完成上级管控目标 | 县水利局 | |||||||||||||
生态经济 | (六)资源节约与利用 | 20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耗能 | 吨标准煤/万元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约束性 | 1.8962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 达标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 县能源局; 县统计局 | |||||||||||
21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 立方米/万元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约束性 | 14.45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 达标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 县水利局; 县统计局 | |||||||||||||
22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 | % | ≥4.5 | 参考性 | 32.06 | 达标 | 保持稳定或提高 | 保持稳定或提高 | 保持稳定或提高 | 县自然资源局; 县统计局 | |||||||||||||
23 | 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 | 化肥利用率 | % | ≥43 | 参考性 | 40.2 | 未达标 | 稳定提高 | 持续提高 | 持续提高 | 县农业农村局 | ||||||||||||
农药利用率 | 39.52 | 未达标 | 稳定提高 | 持续提高 | 持续提高 | ||||||||||||||||||
(七)产业循环发展 | 24 |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秸杆综合利用率 | % | ≥90 | 参考性 | 89.77 | 未达标 | ≥90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县农业农村局 | |||||||||||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 ≥75 | 93.09 | 达标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
农膜回收利用率 | ≥80 | 89.4 | 达标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
25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幅度 综合利用率≤60%的地区 综合利用率>60%的地区 | % | ≥2 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 参考性 | 2020年综合利用率78.75%;2021年综合利用率59.56% | 未达标 | 保持稳定 | 持续提高 | 持续提高 | 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生态生活 | (八)人居环境改善 | 26 |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 | % | 100 | 约束性 | 100 | 达标 | 100 | 100 | 100 | 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27 |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 % | 100 | 约束性 | 100 | 达标 | 100 | 100 | 100 | 县卫体局; 县水利局 | |||||||||||||
28 | 城镇污水处理率 | % | ≥85 | 约束性 | 95 | 达标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县住建局 | |||||||||||||
29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 % | ≥50 (≥45*) | 参考性 | 56 | 达标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30 |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 | ≥80 | 约束性 | 100 | 达标 | 100 | 100 | 100 | 县住建局 | |||||||||||||
31 |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 | % | ≥80 | 参考性 (约束性*) | 100 | 达标 | 100 | 100 | 100 | 县住建局 | |||||||||||||
32 |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 %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 约束性 | 59.2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 达标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 县农业农村局 | |||||||||||||
(九)生活方式绿色化 | 33 | 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 | % | ≥50 | 参考性 | 100 | 达标 | 100 | 100 | 100 | 县住建局 | ||||||||||||
34 |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行动 | - | 实施 | 参考性 | 已实施 | 达标 | 持续实施 | 持续实施 | 持续实施 | 县住建局 | |||||||||||||
35 | 政府绿色采购比例 | % | ≥80 | 约束性 | 80 | 达标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县财政局 | |||||||||||||
生态文化 | (十)观念意识普及 | 36 | 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 | % | 100 | 参考性 | 100 | 达标 | 100 | 100 | 100 | 县委县政府 | |||||||||||
37 |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 % | ≥80 | 参考性 | 94.91 | 达标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县宣传部; 县统计局 | |||||||||||||
38 |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 | % | ≥80 | 参考性 | 95.24 | 达标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稳定提高 | 县宣传部; 县统计局 |
注:表中带*指标与带*指标值为省级特色指标名称和省级考核要求。
三、规划任务与措施
(一)生态制度体系建设
坚决贯彻《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推进,体现亮点,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建立起覆盖生态文明决策、评估、管理、考核、补偿等方面制度体系,为中阳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1、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健全国土空间开发制度,加强重点开发区域基本农田等农业空间和林地、湿地等生态空间保护,完善国土空间的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把“三区三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严格落实“三线一单”,推动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落地应用。加强基础环境监测分析能力,强化重点特征污染物应急监测能力,建立健全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加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提高企业环境应急能力水平,规范重大风险源企业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创新,推进建设环境质量、生态质量和污染源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进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强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达到要求。
2、完善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统一的确权登记系统,采用国家统一开发的自然资源登记信息系统进行登记。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尊重和保障自然资源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空间规划体系,严禁任意改变用途。建立自然资源开发许可制度和用途转用审批制度,严格保护自然资源。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将永久基本农田上图入库,实行严格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作用的可持续性。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机制,实行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制度,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生产者落实废弃产品回收处理等责任。大力开展产学研联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3、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
统筹生态保护修复管理机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保护;贯彻生态资源管护制度,严格湿地用途监管,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态多样性,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明晰水、森林、草原有偿使用范围。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方式,规范出让收益管理。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形成“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利益调节格局。
4、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度,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总要求,依据中阳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落实县、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突出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部门监管责任,落实属地管理。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落实国家关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相关规定,客观评价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全面深化河长制,全面落实“河长制”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防治、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林长制”,建立林长制领导小组,建立督察体系,落实林长工作报告制度,明确责任区域等。
5、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健全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作用,形成齐抓共管“大生态、大环保”工作格局。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结果应用。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继续深化河长制改革,完善河长制考核制度。大力推行林长制,共同构建林长管理体系和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责任体系。健全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推进生产服务绿色化,鼓励并督促中阳钢铁、桃园焦化、荣欣焦化等企业从源头防治污染,优化原料投入,积极践行绿色生产方式。提高治污能力和水平,加强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制度建设,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督检查。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充分发挥“12345”环保举报热线作用,畅通环保监督渠道;加强舆论监督,鼓励新闻媒体对各类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发环境事件、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健全环境治理市场体系。构建规范开放市场,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强化环保技术支撑,加快提高环保治理技术装备升级改造;创新环境治理模式,鼓励工业污染源治理第三方运营;落实价格收费机制,严格落实“谁污染、谁付费”政策导向和“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等机制。推广绿色金融理念,大力推广绿色消费理念,完善促进绿色消费的政策体系。
(二)生态安全体系建设
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宽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中阳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遵循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动流域生态修复,加强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泉域湿地保护,坚决筑牢黄河中游和吕梁山区重要绿色生态屏障。
1、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1)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
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积极融入中阳县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的支撑保障。全面落实省市制定的碳排放系列政策和措施,科学开展2030年前碳达峰路径研究,有序推进政府及重点碳排放企业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合理确定中阳县碳排放达峰时间、达峰目标、主要指标及具体措施等。
(2)推进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
大力推进煤钢工业转型升级,加快煤矿企业技改步伐,抓好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积极探索煤矿绿色开采新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吕梁离柳矿区(中阳枝柯)煤化工新材料园区、尚家峪钢铁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强化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管理。加快推进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以及老旧供热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积极争取太原—绥德高铁线在中阳设点建站,依托中阳-离石城市快速路连接吕梁机场,强化铁、公、机多种枢纽功能的深度融合,加快青银高速中阳连接线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孝柳铁路桃园嘉宝专用线集运站建设。
(3)加强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与应对
开展气候变化风险评估,识别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保障、粮食生产、城乡环境、人体健康、重大工程的影响,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根据中阳县气候变化的风险特征,完善县域防灾减灾及风险应对机制,提升风险应对能力。抓好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抗灾等级,提升防洪、区域除涝和排水标准。科学开展县域国土绿化、森林保护与经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2、维护良好水环境质量
(1)持续加大水资源节约保护力度
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管控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扎实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大力推进工业节水和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强化泉域保护监管,加快推进柳林泉域保护与生态修复,严格控制生产企业取用泉域岩溶水;推动再生水循环利用,统筹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县城再生水利用率力争达到25%以上;强化河流生态流量保障,落实南川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做好南川河干流生态流量保障工作,确保南川河交口镇考核断面生态流量达标。
(2)深入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
加大入河排污口监管,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加强登记备案管理,加强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确保南川河交口镇国控断面持续稳定达标;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积极开展县级和农村“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和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排查整治,2023年底前完成农村地区黑臭水体排查工作,到2025年全面消除农村地区黑臭水体;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短板,推进实施县域内南川河干支流沿线乡镇、重点村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扩建、改造工程,力争到2025年实现县城建成区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力推进城镇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力争2025年全面完成县城建成区范围内市政雨污合流制排水管网分流改造;加大农村污水治理力度,依照《中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19-2023年)》,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推进工业污水治理,对排入市政污水收集设施的工业企业进行排查和评估,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园区应配套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废水处理后实现优先综合利用,无法利用的废水需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限值后方可外排;补齐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开展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排查,结合污水收集处理建设及运维管理要求实施整改。
(3)强化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加强河道空间管控与修复,按照划定的河道空间保护范围,有序推进南川河干支流河道被占用空间还林、还草、还湿、还滩,因地制宜建设防护带,保护与恢复河流生态空间和湿地空间;加强南川河、暖泉河干支流水系综合整治,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因地制宜选择栽种亲水耐湿植物,逐步恢复河流水生植被,逐步提升河流水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开展水生态监测与调查评估,积极融入省市河流水生态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县域水生态环境监测能力,重点对南川河、暖泉河干支流开展河流生态状况调查,摸清县域河流生态现状,定期开展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3、提升大气环境质量
(1)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
开展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深入开展煤焦、钢铁、煤化工、水泥、电力等涉气产业集群的排查及分类治理,到2025年,基本完成炭化室高度4.3米焦炉淘汰退出;加快实施实施煤化工、建材等行业深度治理,2025年底前完成县域焦化、水泥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强化分散低效燃煤治理,持续稳妥推动县域清洁取暖改造,有序推进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散煤替代以及工业炉窑实施清洁能源替代;积极融入“国家—区域—省级—市级”空气质量预报体系建设,实现环保、气象信息共享,在重污染天气时增加会商预报频次,做好重污染天气过程趋势分析;强化应急减排措施清单化管理,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
(2)深入开展臭氧污染综合治理
聚焦夏秋季臭氧污染,实施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落实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安全高效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全过程治理;加快实施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对县域内VOCs产排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制定企业清单;强化VOCs无组织排放整治,加强非正常工况废气排放管控;推进油品VOCs综合管控,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储运销环节油气回收系统专项检查工作,确保达标排放;提升氮氧化物污染治理水平,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2025年底前,65蒸吨/小时以上的燃煤锅炉(含电力)全部实现超低排放。
(3)深化柴油货车污染治理
加强机动车换代升级,2025年前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类柴油车,推进县城建成区内公务用车、环卫、邮政等作业车辆全部采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深化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备案制度,加快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推广使用;强化油品质量监管,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加强对油品制售企业质量监督管理,加大对黑加油站点打击力度。
(4)强化面源污染治理
强化施工扬尘监管,严格落实建筑施工扬尘整治“六个百分之百”措施;控制道路扬尘污染,进一步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对裸露区域进行有效覆盖或临时绿化;严格渣土运输车辆规范化管理,现有渣土运输车辆全部采用“全密闭”“全定位”“全监控”的新型环保渣土车,并按照规定线路行驶;推进堆场和裸地扬尘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4、保障土壤、地下水环境安全
(1)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与安全利用
加强耕地污染源头控制,严格涉重金属污染防控,深入实施耕地周边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有效防范涉重金属环境风险;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扎实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机具,持续推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示范区建设,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
(2)严控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
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建立健全全县土壤环境信息数据库,完成中阳县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质量控制评估工作,并与省、市土壤环境管理平台实现对接,逐年动态更新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录;持续加强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建设用地用途变更时,应按照《土壤污染防治法》、《山西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规定情形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3)协同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
完成“双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建立完善地下水型饮用水源补给区内优先管控污染源清单,2023年底前完成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2024年底前完成县域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强化工业集聚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针对风险较大的报废矿井、钻井,实施封井回填,防止地下水串层污染。
5、强化固废处置,全面开展垃圾分类与减量化
(1)持续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处置
强化工业固废合理处置,持续推进工业固废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各乡镇组织对历史遗留固体废物环境问题全面排查,确定责任主体,有主体的由主体负责治理,无主体的由乡(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行清理处置;加强在生产企业固体废物排放管理,督促企业进一步提高工业固废利用处置能力和综合利用率,重点拓宽粉煤灰、煤矸石等易于综合利用固废的利用途径,减少尾矿贮存,同时做好冶炼渣、污泥以及其他废物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能力建设。
(2)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全面实施垃圾分类
加快中阳县生活垃圾集中分拣中心和终端处置设施建设,利用现有垃圾中转站和小区垃圾分类屋、再生资源回收点作为分散的分拣中心,完成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按区域明确分类投放管理责任,规范居民分类投放行为。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
(3)加强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
开展危险废物常态化管理,对产废行业、企业全过程监督,重点加强对医疗垃圾、辐射源、污水处理污泥、汽修废机油、实验室化学试剂、农药、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全过程管理,加大对非法、违法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危险废物等行为处罚力度,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加强城乡一体危险废物收集处置体系建设,严格实施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建立反映产生来源、明确综合利用和处置去向信息完善的台账资料。
6、加强噪声污染治理,解决突出噪声问题
(1)加强交通噪声污染防治
加强环境准入管理,严格执行新改扩交通建设项目环评制度,加强项目验收监督检查,确保配套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落实到位;推进交通干线噪声治理工程,对道路干线两侧存在居民住宅且夜间交通噪声超标的路段实施优先治理工程,改善居民夜间声环境质量;降低公共交通噪声污染,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的建设,有效限制机动车刹车、启动、鸣笛声等机动车辆的非正常行驶噪声。
(2)强化社会生活、施工及工业噪声监管
开展全县固定声源噪声污染自查工作,重点加强对餐饮业、娱乐业、商业以及广场舞等公共娱乐场所噪声污染源的控制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强施工噪声监测和监管,推广低噪声施工机械,整合公安、城管、环保等部门力量,加强协作,通过宣传、教育、预防、查处并举的方式,整治噪声污染源;加强工业噪声污染防治,落实《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防止工业噪声污染由县城向农村地区的转移。
7、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强化县域生物多样性保护
(1)保障县域流域生态安全
强化县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县域北部、西部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治理、黄土高原塬面治理保护、适地植被建设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强化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修复谁受益”原则,全面推进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严格执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和标准,积极利用矿山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非煤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开展风电项目的生态破坏治理。
(2)维护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加强森林绿地生态系统建设,以340省道、209国道、西山循环路等主干通道两侧第一山脊线为重点,推行宜林荒山荒坡绿化,全力加快生态景观廊道、园林村庄绿化建设,打造金罗、枝柯、车鸣峪进出口交界处三个园林景观节点,加快建设宁乡、西山、金罗、枝柯四大生态循环圈;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打造智慧林管理云平台,实行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并轨管理,加强林业和草原(地)有害生物防治,林草火灾受害率和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0.45‰和3‰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完善公园绿地体系,以绿道、水网串联,构建山水生态底、郊野公园群、城镇绿化网无缝衔接的全域公园体系,提高城镇绿化水平,提高中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3)加强湿地生态修复
全面调查南川河、暖泉河流域内湿地分布与存续现状。对已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修复和重建;对功能减弱,生境退化的各类湿地采取以生物措施为主的途径进行生态恢复和修复;对类型改善、功能丧失的湿地采取以功能措施为主的途径进行重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退耕还湿,恢复滩地植被,保护湿地植被资源,改善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增加动物栖息地,为动物迁徙、栖息创造场所。
(4)强化物种保护与管控,增加生物多样性
开展县域内军山、柏洼山、南川河、暖泉河等重点区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加强县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及物种栖息地保护制度建设,定期对县域珍稀动植物开展跟踪调查与评估工作;加强科普宣传,建立外来生物入侵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开展常态化监测和重点区域监测,提高生物入侵的预警能力,提升外来有害生物防控水平;加强山西省薛公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山西省柏洼山森林自然公园、中阳县陈家湾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的保护力度,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组织人力对重点物种和栖息量大的物种进行监测和研究,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8、完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1)构建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体系
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指导思想,围绕“事前风险防控-事中应急响应-事后损害赔偿与恢复”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环境风险,建立全过程的环境风险调查、监控、预警、应急、处置等防控体系和管理制度。夯实环境风险源统计调查基础,建立环境风险源清单。
(2)强化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与应急管理
建立全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更新完善《中阳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企业事业单位制定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环境应急演练,储备环境应急物资。构建中阳县环境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继续实施饮用水源地和重点河流断面特征风险物质监测,建立县域空气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重点环境风险源预案管理,建立预案定期演练机制。
(3)强化危废收集处置
加强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对产废行业、企业全过程监督,严格转运手续查证追溯。重点加强对医疗垃圾、辐射源、污水处理污泥、汽修废机油、实验室化学试剂、农药、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依法依规依程处理处置。
(4)强化森林防火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做好森林防火预警与应急工作,全面落实《森林防火条例》和《全国森林草原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强化森林草原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切实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应急防治体系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建设。
(三)生态空间体系建设
坚持区域协调、城乡融合,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县城、重点镇、重点村为核心的县域开发模式,优化完善自然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布局,锚固“一核两区三廊、三轴三片多点”国土空间格局,全面打造生产空间节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县域空间。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1)推动县域“一核两区三廊、三轴三片多点”高质量发展
加强统筹规划,按照“以轴连片、三产联动”的空间开发理念,结合重点、限制和禁止开发的总体要求,明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各自发展的主要方向,加快推进优化产业布局、城镇布局,合理引导生产力布局和要素流动,实现空间集约与协调发展,自内而外形成“一核两区三廊、三轴三片多点”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2)构建健康稳定的生态空间
严格县域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科学编制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确保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主导生态功能不降低;明确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在勘界基础上设立统一规范的标识标牌,确保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准确、边界清晰,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内的违法行为的查处,定期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成效评估;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保护考核制度,实行补偿资金和保护面积、保护成效“双挂钩”,将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保护成效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加强县域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持续推进以薛公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山西省柏洼山森林自然公园、中阳县陈家湾省级湿地自然公园为主的县域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建立由县林业部门、自然资源部门、发改部门、生态环境部门组成的自然保护地建设项目管理协调机制,明确相关责任。
构建县域生态安全格局。结合生态重要和生态敏感区域,加强生态、城镇、农业空间生态要素连接,构建“两心两区,三廊多点”的生态保护格局,全力维护和提升中阳县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水平。
(3)构建绿色高效的生产空间
严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按照上级要求,结合“三调”成果,按时保质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划工作,更新完善永久基本农田成果数据库。完善永久基本农田的管理制度,实施正面清单管理,探索线性工程和零星分散民生用地涉及基本农田的动态平衡和维护机制。
加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动农村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产业向功能区集中;精准投放建设用地增量,重点保障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供水、排水、供电、燃气、热力等市政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健身、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加绿地与开敞空间供给;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积极盘活“空心村”、农村闲置宅基地。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围绕中阳县“全面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议题,以“强化优势、链群发展”为理念,构建“233”产业体系,着力做优做强钢铁、新型煤化工产业,做大做好新材料、智能制造、战略新兴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做精做细服务业、农业和旅游业三大配套产业,全力打造“一核三带多点”的产业空间格局。
(4)构建美丽宜居的城镇空间
结合中阳县城“两山夹一川”的山水格局,重点推动“北拓、东展”空间发展,构建“一轴多廊、一核多点、两片七区”的城市空间结构;打造县城“山水林田城”一体化蓝绿网络,以两侧山体为背景,规划观山廊道与山体渗透廊道,控制县城建筑高度层次,打造面向水面跌落的建筑高度层次空间。强化县城两侧山林治理与设施配套,规划游山览水的慢行步道与游憩节点,植入徒步、健身等体育活动功能,打通视线通廊,营造亲水空间。
构筑优质公平的公共服务体系。分类管理和差异化提供各类基本公共服务,以制度均等、服务均等为重心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发展符合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经营性公共服务;加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城区、乡镇、村庄三级管理和服务体系。
2、严格实施国土空间分区管控
强化“三区三线”管控。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基于县域各乡镇资源环境承载力,实施差异化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布局,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确保红线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和实施常态化国土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监管机制。
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吕梁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对优先、重点、一般三类管控单元实施分区分类管理,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底线,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在中阳县重大经济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推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地实施取得实效。
(四)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以能源革命和“双碳”战略为牵引,以产业转型为基础和载体,以数字转型为方向和抓手,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等深入调整优化,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加快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
1、生态产业发展
(1)加快建成绿色生态农业体系
积极培育发展“六特两园”农业产业。做强六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依托厚通、桃园、腾宇、心言生物科技等农业龙头企业,持续推进黑木耳、核桃、设施蔬菜、生猪、柏籽羊、肉鸡等六个特色农业产业,做强“中阳柏籽羊”品牌;依托龙头企业和产业化联合体,整合区域资源,着力推动车鸣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尚养桃园有机生态农业循环园建设。
大力建设农业特色小镇。加快木耳小镇建设,依托车鸣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现代化菌棒加工厂、木耳生产基地、木耳晾晒场、木耳仓储物流园、废弃菌棒处理厂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木耳小镇”;加快核桃小镇建设,以暖泉镇为中心,积极培育引进核桃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立核桃产业文化园,发展体验农业、观光农业,着力打造“核桃小镇”;加快农产品商贸物流特色小镇建设,充分发挥金罗镇区位交通优势,着力打造农产品商贸物流特色小镇,以金罗镇209国道沿线为重点,形成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2)积极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构建“一轴一环三片区”全域空间格局,实施景区提升工程,加快旅游公路建设,着力构建“景景通”旅游公路网络;深入挖掘进士儒学、红色革命、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农耕文化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重点培育发展乡村游、体育游、康养游等新兴旅游业态;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结合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创建,培育神圪垯、弓阳、水峪等特色城郊旅游村,高质量建设乡村客栈、主题民宿;以刘家圪垛、尚家峪、师庄、布施等历史文化名村为重点,发展传统村落乡村旅游;提升生态文化旅游品质,加快创建柏洼山3A级旅游景区,推动军山生态康养旅游片区、上顶山农旅综合开发片区建设,打造一批融旅游、居住、养生、医疗、护理为一体的康养产业集群。
2、产业结构调整
(1)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大力推进煤钢工业转型升级。加快煤矿企业技改步伐,推进煤矿等智慧矿山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吕梁离柳矿区(中阳枝柯)煤化工新材料园区、尚家峪钢铁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立足生态推进煤炭产能减量置换,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增加先进产能供给。最大限度盘活废弃工矿用地,引进和培育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环境友好型产业。
开展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结合中阳县产业发展定位,深入开展煤焦、钢铁、煤化工、水泥、电力等涉气产业集群的排查及分类治理,制定“一群一策”整治提升方案,树立行业标杆,从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产能规模、能耗水平、燃料类型、原辅材料替代、污染治理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落实升级改造标准。建立健全动态管理机制,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
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坚持“原煤—洗煤—精细煤化工—固废处理”发展路径,提升煤炭清洁发展水平。依托中钢—北航转型升级技术研发中心,推动煤转煤粉应用。积极探索劣质煤分质梯级转化利用新路径。开展井下矸石智能分选试点示范工程建设。
推动精细煤化工绿色发展,加快吕梁离柳矿区(中阳枝柯)煤化工新材料园区建设,大力延伸煤-焦-化产业链、煤焦油-碳材料产品链、清洁能源产品链。
(2)加快聚集新兴产业,引领绿色发展
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以煤炭、非煤矿山、电力、钢铁等传统行业排放的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为重点,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积极研发煤矸石制备新型水泥混合材料、多孔吸附载体材料及铝尾矿制备耐火材料等,着力打造重大建筑材料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重点依托金罗和枝柯两个“黄金三角地带”区位优势,布局大型物流仓储园区,加快推进金罗镇物流园区和枝柯镇煤化工物流园区开工建设;培育发展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城市综合体、现代商业街区、邻里中心等城市经济,持续提升现代商贸发展水平;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以“两园”为重点,大力培育发展电子商务、绿色金融、科技服务、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条、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圈。
3、能源结构调整
(1)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费强度“双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进煤焦、钢铁、煤化工、水泥、电力等领域节能增效,加强煤炭节能管理。严控煤炭消费总量,实施减煤量替代,逐步推行天然气、电力、洁净型煤及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替代民用散煤,逐步构建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地热能、太阳能等为辅的绿色低碳能源体系。
(2)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严格控制用水总量,优化水资源配置。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优先保证城镇生活和农村人畜用水,合理安排工农业和其他行业用水;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推进工业节水降耗,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和布局,严格限制高耗水项目,抓好高耗水行业、企业的节水改造;完善水资源监管和执法机制;加强节水宣传,树立节水意识和观念,营造全民节水的社会氛围。
(3)强化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严控增量,切实调高城镇化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重点保障县域煤炭资源整合项目、风电和光伏项目、电力项目等的用地。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优化村庄用地布局。强化投资标准和用地规模,以内涵挖潜存量城镇工矿用地为主,将部分居民点和废弃砖瓦窑复垦整理,提高县域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确保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持续保持在4.5%以上。
(4)加强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积极拓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途径,鼓励利用水泥、建材行业消纳钢铁冶炼渣、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一般工业废物。对于暂时无法综合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要进行妥善处置。持续开展坚决遏制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排查整治。不断延伸拉长产业链条,以煤炭分级分质利用为核心,形成“煤炭-煤矸石-煤化工-合成材料”产业链条;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形成“煤-煤矸石-电厂-粉煤灰(脱硫石膏)-新型建材”产业链。
4、运输行业调整
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推进尚家峪工业园区、吕梁离柳矿区(中阳枝柯)煤化工新材料园区“公转铁”项目,积极推动并融入与太原及周边城市建立交通运输“公转铁”协作。优化铁路运输组织,优先保障煤炭、焦炭、矿石等大宗货物运力供给,完善铁路专用线共建共用机制加强全封闭皮带输送、新能源汽车、铁路等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统筹城乡间交通运输发展,完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
5、行业清洁化生产
(1)突出抓好工业清洁生产
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清洁生产评价,对标节能减排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严格中阳县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对不符合所在地区能耗强度和总量控制相关要求、不符合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或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等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予以停批、停建;健全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推行机制,健全绿色设计评价标准体系,引导企业改进和优化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方案,减少产品和包装物在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
(2)加快燃料原材料清洁替代
加大清洁能源推广应用,提高工业领域非化石能源利用比重,积极推进清洁低碳能源、工业余热等替代。推进原辅材料无害化替代,促进生产过程中使用低毒低害和无毒无害原料,降低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大力推广低(无)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油墨、涂料、胶粘剂、清洗剂等使用。
(3)大力推进重点行业清洁低碳改造
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律法规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推动能源、焦化、建材、农副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一行一策”绿色转型升级,加快存量企业及园区实施节能、节材、减污、降碳等系统性清洁生产改造。
(4)积极推动其他领域清洁生产
推动建筑业清洁生产,实行国家发布的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推进中阳县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推进服务业清洁生产,餐饮、娱乐、住宿、仓储、批发、零售等服务性企业要坚持清洁生产理念,推进宾馆、酒店等场所一次性塑料用品禁限工作,推进餐饮油烟治理、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强交通运输领域清洁生产,持续优化运输结构,提高铁路在综合运输中的承运比重,持续降低运输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6、农业资源节约利用与循环发展
持续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扎实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农水节约增效、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农机配套融合、绿色循环发展、特优品牌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八大工程”,因势利导,对谷物、豆类、薯类等粮食作物种植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力争农药利用率与化肥利用率稳定在43%以上;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建立健全农膜回收体系,力争全县农膜回收率稳定在90%以上。稳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力争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确保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五)建设生态生活体系,打造美丽宜居生活环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方式,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均等,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打造独具特色的魅力县城,承接城乡互动的宜居小镇、青山绿水相依的田园乡村,塑造富有中阳特色的吕梁山区城乡风貌。
1、城乡一体化建设
(1)深化城乡污水垃圾环境治理设施一体化建设
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条件好的乡镇建设中心污水处理站,人口较少的村庄推广户用污水处理设施;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的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和有效分类处理。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以上。
(2)强化城镇集中式与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在县城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建立有效的围网护栏、立标围网工程,定期开展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加强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报告与处置。水源地使用要加强卫生防护,做好卫生清理与消毒工作,注意看管维护。
(3)完善城乡生态绿地体系
推动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充分利用建设林水相依、林路相依、林居相依的城市森林复合生态系统,为城市营造绿色安全的生产空间、健康宜居的生活空间、优美完备的生态空间。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积极稳妥开展森林乡村建设,大力保护乡村生态资源,增加乡村绿化总量;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做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挂牌、养护、抢救、复壮及保护设施建设。
2、绿色城镇化及生态城区
加强城市公园和绿地建设,推进立体绿化,构建连续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推动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无废城市”、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统筹推进大县城、小城镇、新农村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按照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标准,加强城市街区品质化建设,持续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3、生态宜居新农村
在发挥中心城镇引领作用的同时,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推动城乡一体化联动发展,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因地制宜、审慎有序实施合村并乡工作,集中精力建设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体系完备、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生活便利的中心村镇,引导村民自愿易地搬迁,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幅改善在乡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开展村庄绿化清洁行动,建设“四美三宜”乡村,努力创建山地森林化、农田林网化、道路林荫化、村庄园林化、庭院花果化的省级、国家级绿色村庄。推进农村做饭、取暖煤改电、煤改气,大幅降低空气污染指数。
4、绿色生活方式
积极推广绿色建筑
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推动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鼓励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开展绿色建筑、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创建行动。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资源,大力推广风电、分布式光伏,解决建设用能需求。
加强政府绿色采购
逐步完善绿色采购产品采购机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府采购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严格执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管理制度,明确要求各单位进行政府采购活动时,在性能、技术等指标满足采购需求的前提下,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推动绿色消费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提高绿色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
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
坚持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大力发展无污染的新能源、旅游、高端绿色林果产业和低碳养殖业。树立低碳养殖业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畜禽生态养殖,有效实现畜禽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对绿色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投入,增强全社会绿色服务供给。
积极引导绿色消费
建立绿色消费体系,打造绿色流通渠道,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推进绿色包装、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绿色回收,大幅减少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能源资源消耗。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注重环保,实现可持续消费。推动能源消费方式变革,加快在全社会形成低碳清洁用能模式。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家用车,大力发展绿色节能环保建筑。
积极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居民树立绿色生活新理念;倡导绿色消费,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支持可循环使用产品,推广环境标志产品、有机产品等绿色产品;倡导绿色出行,鼓励居民步行、骑单车,尽量乘坐公共汽车;倡导绿色居住,建筑、家具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合理适度使用空调等。
积极倡导绿色交通出行
在公交客运、出租客运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车型,大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及公交出行分担率;加快推进城区巡游出租车更换新能源出租车政策,提高步行道和自行车道设施的配置率和完好率。开展以绿色出行为主题内容的宣传活动,建立绿色出行宣传教育基地和绿色出行志愿者队伍。
(六)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紧扣全县民族文化特色,充分挖掘、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丰富生态文化内涵,彰显中阳民族文化个性和魅力;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建立生态文化培育机制,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推动全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1、加快生态文明载体建设
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加快建设中阳博物馆,挖掘收集全县文物资源。加强对古建筑、古遗址、传统村落、可移动文物等各级各类文物的保护研究,加大保护力度,形成中阳特色的社会力量认养认领文物模式;打造中阳知名文化品牌,加强民歌、民乐、民俗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培育中阳剪纸、中阳刺绣、中阳面塑等非遗文化产品品牌。实施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工程,不断提升中阳文化产业影响力;深入研究中阳红色文化,加大对红色文化研究团体的扶持力度,开展群众性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综合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多种媒体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提升中阳红色文化知名度,在全社会形成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红色文化的良好氛围。
2、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加强党政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将生态文明纳入党校专题班或网络培训班教学内容,坚持理论学习和现实问题研讨相结合。每年至少开展1次及以上生态文明专题培训或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环保意识;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各类国民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体系和各类教学培训计划。依托县属主流媒体、“两微一端”,设置生态文明建设专区,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持续提升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舆论舆情引导,制定《中阳县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预案》,对全网涉中阳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筛选、跟踪、分析,有效预防和快速妥善处置全县突发重大网络舆情,为中阳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营造稳定网络环境。
3、促进生态文明共建共享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三馆一院”、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场所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五个一”文化惠民工程。塑造一批群众文化惠民服务品牌,培育一批乡村群众文艺队伍,挖掘一批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培养一批乡村文化带头人,配送一批专业文艺演出,深入开展“全民读书活动”,探索举办文物展览、非遗展览、美术、书画展览、艺术表演等活动,提升全县文旅品牌和文化资源的知名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四、重点工程及效益分析
为保障规划提出的任务措施落地实施,促进各项指标全面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考核要求并实现稳步提升,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六大领域,着力推动实施生态制度建设、环境质量改善、水资源利用、生态空间保护修复、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生态生活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等重点工程,共计55项工程,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约115.42亿元。中阳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重点工程见表2。
表2 中阳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重点工程明细表
序号 | 类别 | 项目名称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建设 地点 | 总投资(万元) | 实施年限 (年) | 责任部门 | ||
一、生态制度领域 | 1633 | ||||||||
1 | 目标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 | 中阳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 | 分析中阳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基础与形势,依据规划目标逐一分析各项指标的达标情况,明确规划任务、重点工程及投资,编制《中阳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指导中阳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 | 全县 | 133 | 2022-2023 | 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2 | 中阳县能源消耗与碳达峰预测分析 | 对中阳县能源消耗及未来碳达峰时间趋势进行预测,制定中阳县碳中和方案。 | 中阳县 | 500 | 2023-2025 | 县发改局 | |||
3 | 中阳县生态系统价值评估及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研究 | 开展中阳县陆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摸清中阳县生态系统资产本底值,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绿色GDP考核、生态补偿、碳交易等提供支持。 | 中阳县 | 500 | 2023-2025 | 县自然资源局 | |||
4 | 中阳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 | 开展中阳县自然资源资产评估,在自然资源统计调查和监测工作基础上,完成中阳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 | 中阳县 | 300 | 2023-2025 | 县自然资源局 | |||
二、生态安全领域 | 207248 | ||||||||
1 | 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 非集中供热地区“煤改电”改造项目 | 采用“屋顶光伏+煤改电”方式对全县非集中供热区农户实施清洁取暖改造,每户户内安装煤改电取暖设备,配套5000瓦屋顶光伏发电。 | 暖泉镇 宁乡镇 金罗镇 枝柯镇 | 35422 | 2024-2030 | 县发改局 | ||
2 | 中阳县集中供热(离石至中阳)热源管网建设项目 | ①新建中阳隔压换热站1座;②新建柳林李家湾至中钰热点DN1000支干线管网,长度6km。 | 金罗镇 | 36000 | 2024-2026 | 县住建局 | |||
3 | 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 | 推动桃园嘉宝、中钢公司等焦化企业的有组织、无组织、运输等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实施炭化室高度4.3米焦炉淘汰退出。 | 全县 | / | 2022-2025 | 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4 | 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项目 | 推动实施涉挥发性有机物的焦化、喷涂、加油站等重点企业综合整治。 | 全县 | / | 2022-2025 | 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5 | 水环境质量改善 | 中阳县城雨污分流二期工程建设项目 | ①城区92条小街小巷,全长约16km,改造内容包括:雨水、污水分流,更换老旧供水、供热管网等;②巷口安装智能雨污分流井;③路面硬化等。 | 城区 | 19000 | 2023-2025 | 宁乡镇政府 | ||
6 | 中阳县金罗镇雨污分流建设项目 | 包括朱家店、水峪、北坡、高家沟、益家村、东合、道棠、西合、金罗、尧峪、岔上等11个村,铺设雨水管线14.1km,污水管线59.7km,路面恢复6.7万m2。 | 金罗镇 | 8100 | 2025-2026 | 金罗镇政府 | |||
7 | 中阳县南川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 | ①南川河与暖泉河沿线村庄生活污水处治理工程:沿河31个村庄生活污水管网63.04km。②南川河与暖泉河流域畜禽粪污综合处置工程:建设贮粪池534座,畜禽粪污堆肥厂3座。③陈家湾水库上游生态修复与水质净化工程:裸露山体生态修复844hm2、库尾生态湿地10hm2,生态渗滤坝2座;④县城污水处理厂尾水及南山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工程:设计回用量分别为4500m3/d和2400m3/d。 | 暖泉镇、金罗镇、宁乡镇、枝柯镇 | 33176 | 2023-2025 | 县发改局 | |||
8 | 土壤和地下水保护 |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状况调查评估项目 | 在已完成重点行业企业工地调查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调查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实施尾库矿、填埋场、工业集聚区等重点区域地下水环境调查。 | 全县 | 800 | 2022-2030 | 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9 | 环境风险防范 | 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 开展环境应急装备、应急物资储备与建设。 | 全县 | 300 | 2022-2025 | 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10 | 水源地保护 | 中阳县陈家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 ①大坝加高工程,大坝加高3m,最大坝高由现状的36.5m增至39.5m;②溢洪道、泄洪洞改造工程,采用开敞式溢洪道,总长约211m;③库岸边坡治理工程,岩基边坡采用清坡、设置锚杆、挂网、喷混凝土防护;④机电和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⑤工程安全监测,包括巡视检查、变形监测、应力应变监测和水文气象观测设施等。 | 宁乡镇段家庄社区陈家湾 | 5450 | 2023-2025 | 县水利局 | ||
11 | 水资源利用 | 吕梁市中阳县后师峪水库工程 | 设计水库总库容484.6万m3,设计年供水量1904万m3,最大供水量2150万m3。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拦河坝、防渗工程、上坝路等。 | 枝柯镇后师峪 | 21000 | 2024-2028 | 县水利局 | ||
12 | 中部引黄中阳县域小水网供水工程 | 新建提水泵站2座、加压泵站3座,管道29.886km,各种阀井82座,隧洞1000m。 | 宁乡镇、枝柯镇 | 35500 | 2023-2026 | 县水利局 | |||
13 | 中阳县城乡一体化金罗供水工程 | 新建水厂1座、管网配备100km。 | 金罗镇金罗村 | 4200 | 2023-2025 | 县水利局 | |||
14 | 中阳县吴家峁集中供水工程 | 新建水厂1座、管网配备23km。 | 下枣林乡吴家峁 | 1700 | 2023-2025 | 县水利局 | |||
15 | 中阳县分散式供水工程项目 | 在全县新建提引水工程15处,建设内容包括:水源井、高位水池、调节池、管网配套,机电设备等。 | / | 3100 | 2023-2025 | 县水利局 | |||
16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中阳县智慧林业管理云平台建设项目 | 在已建成全省领先的中阳县林草实训基地上,建设现代智能指挥中心和中阳县智慧林草大数据监测管理平台,包括:三维GIS引擎模块;无人机应用模块;可视化监管模块;林长制管理模块;森林火灾智能监测模块;病虫害监测模块;生物多样性监测模块;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模块;烟火动态识别和报警及蔓延分析模块;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模块;调度指挥平台等。 | 宁乡镇 | 3500 | 2023-2030 | 县林业局 | ||
17 |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项目 | 积极配合吕梁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生物多样调查等相关工作。选取典型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形成调查评估报告以及物种目录清单,数据库、图库。 | 全县 | / | 2023-2030 | 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18 |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项目 | 积极配合吕梁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生物多样调查等相关工作。摸清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内外来入侵物种数量、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情况,构建外来入侵物种信息数据库。 | 全县 | / | 2023-2030 | 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三、生态空间领域 | 72622 | ||||||||
1 | 国土绿化工程 | 中阳县园林城市城区绿化、山地公园建设项目 | ①凤凰山生态综合公园提质改造工程,占地24hm2;②新建城区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小游园等;③城区绿地补植补栽。 | 金罗镇 | 12600 | 2024-2025 | 县住建局 | ||
2 | 山西省中阳县国家森林城市建设项目 | ①森林网络体系建设,包括城区绿化、乡镇绿化、村庄绿化(弓阳村、水峪村、阳坡塔村、福禄峪村、南曲村),绿化面积约7500m2。②森林健康体系建设,包括低效林改造2400 hm2;中幼林抚育600 hm2以及森林灾害防控、森林防火能力提升工程;③生态福利体系建设,包括山西军山省级森林公园提升;绿道网络建设;生态产业建设;④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包括生态科普教育场所建设;古树名木保护等。 | 宁乡镇 | 23900 | 2023-2030 | 县林业局 | |||
3 | 中阳县林火阻隔项目 | 在全县所有林区建设防火阻隔系统,共建设防火通道260km,工程阻隔带147km,生物阻隔带5万亩,蓄水池共70处,瞭望塔35处。与临近县份抓好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联防联户。 | 宁乡镇 | 6500 | 2023-2027 | 县林业局 | |||
4 | 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 | 中阳县东川防洪能力提升项目 | 河道生态修复6.2km,清障清淤疏浚、新建堤防15.4km。 | 枝柯镇福岭至宁乡镇东岔 | 3600 | 2023-2025 | 县水利局 | ||
5 | 中阳县南川河防洪能力提升项目 | 暖泉关上河道生态修复治理5.2km,格宾石笼防护3.2km,浆砌石挡墙5.8km;金罗西合河道生态修复6.2km,清障疏浚、新建堤14.4km。 | 暖泉镇 金罗镇 | 9110 | 2023-2025 | 县水利局 | |||
6 | 中阳县南川河支流(高家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 主要包括人工湿地建设、河道整治、生态堤岸等及其附属配套工程建设。其中,高家沟人工湿地建设面积约45000m2;上游河道整治长约200m,生态堤岸约84m。 | 金罗镇 | 3200 | 2023-2025 | 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7 | 中阳县南川河支流(白草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 ①白草沟沿岸农村生活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工程:包括白草村、毛港村2个村庄配套污水收集管网约14.9km以及检查井等配套设施工程;②白草沟河沟治理及生态堤岸建设工程:白草沟河道治理长度约3.9km;白草沟生态堤岸建设长度约800m,宽约20-30m。 | 金罗镇、宁乡镇 | 3360 | 2023-2025 | 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8 | 中阳县城区东西两山山体防洪排涝改造项目 | ①对东、西干渠进行清淤疏浚;②维修、加固现有破损干渠、新建部分损毁截洪沟;③山体边坡整理;④新建截洪渠,在凤尾沟、雷家沟、狐尾沟、潭沟、乔家沟、尚家峪沟等位置分段就近接入沟内排洪涵洞,引入南川河泄洪。 | 城区 | 6000 | 2024-2025 | 县住建局 | |||
9 |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 中阳县淤地坝建设项目 | 在坡底、冯家坡、新庄、和尚岭、杜家沟、乔家塔等各新建1座淤地坝,共计6座。 | 下枣林乡 武家庄镇 暖泉镇 | 2452 | 2023-2027 | 县水利局 | ||
10 | 中阳县淤地坝维修项目 | 维修淤地坝13座。 | 全县 | 1900 | 2023-2025 | 县水利局 | |||
四、生态经济领域 | 796600 | ||||||||
1 |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绿色焦化项目 | 桃园嘉宝新材料科技公司161万t/a焦化升级改造及配套环保设施。 | 枝柯镇 | 215400 | 2022-2027 | 县工信局 | ||
2 | 中钢公司60万t焦化升级改造,包括干熄焦装置、化产回收装置及环保设施等; | 宁乡镇 | 40000.00 | 2022-2027 | 县工信局 | ||||
3 | 新兴产业 | 新能源产业项目 | 桃园集团2×350MW低热值煤发电项目 | 枝柯镇 | 250000 | 2022-2025 | 县发改 (能源)局 | ||
4 | 国能绿洲40MW分散式风电; | 下枣林乡 | 30000 | 2022-2025 | 县发改 (能源)局 | ||||
5 | 华信中阳车鸣峪30MW风电; | 暖泉镇 | 25700 | 2022-2025 | 县发改 (能源)局 | ||||
6 | 远景能源公司中阳二期150MW风电; | 暖泉镇 | 30000 | 2022-2025 | 县发改 (能源)局 | ||||
7 | 中阳县双创产业园建设项目 | 总占地面积70亩,总建筑面积10万m2,配套建设企业服务中心、共享展示中心、众创空间、大数据中心、员工餐厅、人才公寓、休闲娱乐室等。培育壮大一批如广告策划、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金融保险、会展服务、教育培训等商务产业链本土企业。 | 枝柯镇 | 35000 | 2023-2025 | 县发改局 | |||
8 | 生态文旅产业 | 中阳县柏洼山景区旅游开发项目 |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51648m2,总建筑面积18920m2。一期工程总用地面积14.628亩,建筑面积2835m2,建设内容包括:游客中心、入口大门、景区牌坊、游步道、古建筑修缮、福禄水景广场等其它工程;二期工程总用地面积62.842亩,建设内容包括:生态停车场、仿古商街、辟谷山庄、玻璃悬廊、医馆、观景平台、缆车等其它工程。 | 宁乡镇 | 8600 | 2024-2026 | 县文旅局 | ||
9 | 中阳县军山生态康养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 规划建设面积25km2,实施军山森林公园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阳坡塔、神圪垯等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积极延伸业态,打造康养小镇、康养村落,创建“山西美丽休闲乡村”。 | 下枣林乡 | 50000 | 2023-2030 | 县发改局 | |||
10 | 中阳县上顶山农文旅综合开发项目 | 规划建设面积23km2,构建以上顶山旅游区山地运动休闲度假为核心,弓阳村、乔则村独特高山地貌以及建筑景观、黑木耳等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的,集山地运动体验、旅游度假、农业体验为一体的省级山地运动体验度假胜地和一二三产融合乡村旅游示范地。 | 暖泉镇 | 30000 | 2023-2030 | 县发改局 | |||
11 | 生态农业 | 中阳县金罗镇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 金罗镇15个行政村煤矿采空区土地综合整治,建成5万亩高标准农田,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推进有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化肥使用零增长和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采取水肥一体化、生物有机肥等措施,推广旱地起垄栽培、高产密植,减少化肥与农业使用量,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 | 金罗镇 | 50000 | 2025-2030 | 县农业农村局 | ||
12 | 中阳县暖泉镇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配套建设项目 | 涉及河道、道路改线20公里,配套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建成水、电、路、网一体化和水肥一体化的高标准节水灌溉农田1万亩。 | 暖泉镇 | 20000 | 2024-2025 | 县农业农村局 | |||
13 | 中阳县车鸣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 | 项目包括30公里园区主干道;18公里生产道路;3.5千伏变电站;配套建设农业废弃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基础设施。 | 暖泉镇 | 11900 | 2023-2024 | 县发改局 | |||
14 | 产业循环发展 |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 积极开展农业生态区域补偿制度改革试点,促进秸秆农膜回收利用一体化推进 | 全县 | / | 2022-2030 | 县农业农村局 | ||
15 | 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 强化一般工业固废利用处置能力建设,推动固废企业重点拓宽粉煤灰、煤矸石等易于综合利用固废的利用途径,减少尾矿贮存;做好冶炼渣、污泥以及其他废物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能力建设,稳定提高综合利用率。 | 全县 | / | 2022-2030 | 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五、生态生活领域 | 55850 | ||||||||
1 | 人居环境改善 | 中阳县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 计划改造9个小区,建筑面积为7.9036万m2。改造内容主要是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包括供水、排水、供电、道路、供气、供热、消防、等基础设施;雨污分流改造、生活垃圾分类等;整治小区及周边绿化、改造或建设停车场(库)、电动汽车(自行车)充电设施等。 | 城区 | 11850 | 2023-2024 | 县住建局 | ||
2 | 中阳县城市更新宋家沟道路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 全长2000 m,道路红线宽度30 m,包括双向四车道、绿化、地下管线、边山支沟防洪沟道、下沉式体育广场(缓洪池)建设等。 | 城区 | 12000 | 2023-2024 | 县住建局 | |||
3 | 中阳县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中转处置建设项目 | 建设日处理能力为300 t的生活垃圾中转站,总占地6500m2。 | 宁乡镇尚家峪 | 2000 | 2024-2025 | 县住建局 | |||
4 | 中阳县农村供水标准化建设项目 | 对所有村委的老旧管网进行改造。 | 全县各村 | 30000 | 2025 | 县水利局 | |||
六、生态文化领域 | 20200 | ||||||||
1 | 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提升 | 生态文明宣教工作 | 将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充分利用微博、社交网络等新媒体,不断丰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形式;加大生态环境公益广告宣传力度,研发推广生态环境文化产品 | 全县 | 500 | 2022-2025 | 市生态环境局中阳分局 | ||
2 | 特色生态文化 | 关上战斗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建设项目 | 涉及关上、凤尾、刘家坪3个行政村,以关上战斗遗址宁国寺、纪念碑、革命领导故居、人物活动纪念地等重要濒危革命历史文物、遗迹为重点,高规格规划、新建和修缮红军东征遗迹纪念地、纪念馆、展览馆等设施,打造全国爱国主义、红军东征史、中国共产党史教育重要基地,强化红色文化政治引领功能、社会治理功能、经济促进功能。 | 暖泉镇 | 3500 | 2024-2027 | 县文旅局 | ||
3 | 中国中阳剪纸非遗文化产业园 | 园区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1.8万m2,具备"文化、旅游、传承"三大功能,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中心、非遗手工艺展示交易、非遗项目体验传习、特色非遗饮食等功能区域,将打造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区,非遗作品的交易区,传统技艺的传习区,中阳人民和游客的休闲养生区。 | 宁乡镇 | 6000 | 2024-2027 | 县文旅局 | |||
4 | 中阳县博物馆建设项目 | 建筑总面积为7200m2,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与交流等功能为一体,有标准的文物库房、文物修复室、办公室及其他功能室,符合三级博物馆的建设要求,分为“中阳自然历史”和“中阳历史文化”两大展厅,各方位展示中阳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 | 宁乡镇 | 10200 | 2024-2027 | 县文旅局 | |||
合计 | 1154153 |
(二)效益分析
1、生态环境效益
通过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将生态文明理念全方位地渗透到中阳县的社会经济建设中,通过健全完善县域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顶层设计层面有效引领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通过深化环境污染治理、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等措施的实施,加强中阳生态安全保障,有效提高区域生态系统功能;通过加强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促进县域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使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产空间集约高效;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等,有效提高中阳县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使县产业结构更加趋向于合理、优化;通过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培育生态生活方式等,中阳县人居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将得到明显提升;通过加强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生态文化发展、构建生态文化氛围,明显提高中阳人民对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打造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
2、经济效益
规划实施后,中阳县的生态经济模式基本形成,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增强。三次产业构成关系趋于协调,经济组分之间的有序化程度提高。
直接经济效益。115.42亿元的投资可以直接拉动中阳县的经济增长。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重点工程逐步落实后,可直接带来经济收益。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同时为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空间,扩大群众收入途径,从而增加群众收入,使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提高生态经济模式基本形成,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增强。
间接经济效益。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等体系建设的重点工程逐步落实后,农业朝着生态农业、有机循环农业发等绿色方向发展,既解决了已有的农业环境问题,又大大提高的农业生产效率。工业朝着生态工业、生态园区、循环经济等绿色方向发展,对环境更为友好,产值也将更高。森林抚育及效益补偿、退耕还林等项目的落实,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产生了林业效益。园林城市城区绿化、山地公园等国土绿化工程的实施改善了中阳县县城周边生态环境,提高了环境质量。总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创建将进一步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对人体健康和社会活动的经济损失,从而减轻财政负担,使得有限的财力致力于城乡服务功能建设,从整体上提升中阳县形象,增加知名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3、社会效益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城乡环境面貌将进一步得到改善,人们居住的环境将更加舒适,人与自然的关系将更加和谐。随着人均收入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通讯、给排水、卫生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城乡二元结构将逐步消除,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生活质量将得到显著提高。
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促进当地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及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改善,完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医疗等保障体系,缩小贫富差距,使得人民在生活、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方面享有的内容不断充实。生态经济建设的发展将创造多种就业机会,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和文明进步。
生态文化理念逐渐普及。规划的实施将使全民生态素养逐步提高,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城镇居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向环境友好、资源高效、系统和谐、社会融洽的生态文化转型,引导一种健康、文明的生产消费方式。
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能力。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城乡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将显著增强,环境将更加优美,整个城市的品位和形象得到大幅提升,投资环境的竞争力大大增强,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提高公民素质,增强公众生态环保意识。通过生态文化建设,有利于不断提高居民受教育人口比例和受教育程度,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生态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的显著提高,有利于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中阳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协调、任务分解、督促检查、评估考核和项目推进等职能。分解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明确各县直部门、各乡镇(街道)的工作责任和任务,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动员全社会力量为生态文明建设献计出力,形成县、镇(乡)、村上下联动、各部门协同推进、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严格监督考核
将生态创建工作实绩列为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部门目标考核体系。制定和完善考核评估管理办法,落实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责任制,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分析存在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建立督查督办制度,结合目标责任制对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各责任部门项目完成情况。县委、县政府加强对规划年度目标执行情况的督促和检查,进行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总结,对完成责任指标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规划实施。
(三)促进资金统筹
积极争取中央、省、市预算内资金及其他专项资金对中阳县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工作的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大县财政对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正常开展及进一步巩固提升。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资金管理制度,使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真正落到实处。
(四)强化科技支撑
围绕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生态修复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和产业设备的研发,提升环保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环保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遥感监测等新技术和新手段,建立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化信息决策支持。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形成良好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广泛吸纳国内外专业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五)鼓励社会参与
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各类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舆论宣传,将生态文明建设观念根植人心。倡导实施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实行办公适度消费和采购绿色消费,形成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全民投入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支持各类环保志愿者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活动,鼓励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公益事业。及时发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举措和阶段成效,增强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