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刘淑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创新我县乡村治理 营造文明乡风的建议》提案已收悉。首先,衷心感谢您对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的关注与思考。您的提案精准指出了当前我县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治理体系、推进移风易俗、加强文化浸润、强化法治保障、科技赋能治理五个维度提出了系统性建议,对司法局开展相关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结合司法行政职能,现将有关工作进展及下一步计划回复如下:
一、强化法治保障,夯实治理基础
(一)普法宣传常态化推进
组建“法律明白人”队伍,已在全县89个行政村(社区)完成人员选拔与登记,共培育401名“法律明白人” 。联合村(社区)开展“以案说法”活动,选取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涉农权益保护等与乡村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如彩礼纠纷、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等,在乡村集市、文化广场等地进行现场剖析讲解,覆盖群众1000余人次。
(二)多元解纷机制不断完善
指导全县各村(社区)完善村级调解委员会建设,目前88个村(社区)调解委员会已全部完成规范调整,选优配强调解主任和委员,充实调解力量。同时,建立司法所、律师、妇联等多方参与的联动调解机制,在6个乡镇司法所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安排律师定期坐班,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等“一条龙”服务,力争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
(三)聚焦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根据吕梁市司法行政报告和“八五”普法五年规划要求,我县重点打造了阳坡塔法治文化广场、武家庄镇福禄峪村法治文化园、宁乡镇升辉法治示范小区,郝家岭村法治文化园、枝柯镇张家沟法治文化路和钢源学校法治教育展厅,通过一些法治景观、法治长廊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法律,让法治随处不在,成为人们的一种信仰。
二、结合提案建议,深化重点工作举措
(一)将法治元素融入村规民约
指导各村(社区)对照《民法典》修订村规民约,在彩礼上限、红白事简办等条款中增加法律依据,避免“土政策”与法律冲突。
(二)探索“数字法治”乡村应用
依托“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开通村级法律顾问线上咨询功能,村民可通过APP或微信直接联系律师,实现线上法律咨询、矛盾纠纷预约调解、法律文书模板下载等功能。
三、下一步计划
(一)深化普法实效
拓展“法律明白人”作用发挥渠道,建立“法律明白人”参与村级法治事务清单,明确参与普法宣传、矛盾调解、村规民约执行监督等职责,定期开展“法律明白人”业务提升培训,打造更专业的乡村法治力量。
(二)升级解纷机制
推进村级调解委员会标准化建设,制定调解工作流程规范、文书格式样本,开展调解业务比武、案例评选等活动,提升调解质效 。深化部门联动,建立公、检、法、司、民政、妇联等多部门参与的乡村治理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判乡村法治治理难题,协同解决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移风易俗中的法治问题,形成治理合力。
(三)强化协同共治
持续深度融入乡村治理“三治融合”体系,加强与组织、宣传、民政等部门协同,在党建引领、文化浸润、村民自治等工作中,更好发挥法治保障作用,为创新乡村治理、营造文明乡风提供更坚实的法治支撑 。
感谢您对乡村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创新乡村治理、营造文明乡风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局将以此次提案办理为契机,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与各部门协同配合,不断提升乡村法治治理水平,为我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筑牢法治根基。感谢您对司法行政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欢迎继续监督指导,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中阳县司法局
2025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