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县司法局 > 部门文件

中司发﹝2023﹞72号 中阳县司法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列席旁听学习会学习方案

中阳县政府 www.sxzhongyang.gov.cn 2023-11-09 15:53 来源:中阳县司法局 放大 正常 缩小


为贯彻落实好中共中阳县委宣传部印发的《2023年中阳县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中阳县司法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学习质量,提升学习效果,结合我局实际,现就中阳县司法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列席旁听学习会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抓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工作,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推动中阳县司法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

二、学习时间

2023969

三、学习地点

中阳县司法局510会议室

四、学习主题

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

五、主持人

中阳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大钧

六、参会人员

徐大钧 党组书记、局长

王月梅 副局长

马艳辉 办公室主任

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股股长

党丽婷 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武家庄司法所所长

杨小雁 普法依法治理股股长

曹晓霞 社区矫正管理股股长

王彩艳 行政复议综合股股长

宁乡司法所所长

崔春燕 金罗司法所所长

许 翔 枝柯司法所所长

李 超 暖泉司法所所长

冯 娟 下枣林司法所所长

七、重点发言人

中阳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大钧

中阳县司法局副局长 王月梅

  1. 学习要求

(一)提升政治站位。司法局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要充分认识开展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工作对规范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加强领导班子理论武装、强化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务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配合开展好列席旁听工作。

(二)创新学习方式。在抓好专题学习的同时,司法局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要根据学习内容及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学习。

(三)坚持学以致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学习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

附件1: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资料

附件2:发言材料

中阳县司法局党组

202394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资料

一、形成沿革

(一)历史背景

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下萌发、成长、形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应用、检验、升华,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快速发展基础上的飞跃,宣示了法治建设目标任务的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党把发展民主与健全法制确定为国家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中国法治建设从“过渡时期法制”进入到“社会主义法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意味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启了全球化条件下的深层次法治改革。法治的权威和作用受到全党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维护,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公民法治意识显著提升,法学研究和教育日益繁荣,实现了中国法治建设从“社会主义法制”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2014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工作布局和重点任务进行了战略部署。全面依法治国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公正高效权威司法、加强全民普法、法治专门队伍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由此,中国法治建设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共产党执政70多年来,中国法治在目标任务上实现了从“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升级,在工作方针与布局上实现了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转型。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治国理政须臾离不开法治。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现代化建设任务越是繁重,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二)首次提出

首次提出202011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会议强调,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二、思想内涵

(一)根本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立足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人民服务。进入新时代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法治建设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研究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也保证了人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这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区别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所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答了在当代中国“法治为了谁、依靠谁、保障谁”的根本问题。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当中,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治建设必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不断推进人民的美好生活作为法治改革与创新的逻辑起点。就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而言,就是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各领域全过程,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

(二)战略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就其主要方面来讲,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重要讲话中精辟概括的“十一个坚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十一个坚持”,既是重大工作部署,又是重大战略思想,必须深入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1.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越是繁重,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依法治国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3.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既要立足当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长期性的制度保障。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时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法治基础。

  4.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就包括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

  5.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6. 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涉外法治等重要领域立法,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以良法善治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7.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率先突破,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要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8. 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继续推进法治领域改革,解决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要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司法制约监督,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加快构建规范高效的制约监督体系。要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

  9.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0. 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确保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要教育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依法依规诚信执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11.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为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全面回顾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用“十一个坚持”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深入回答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鲜明的政治导向、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是指导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献。这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主题重大,意义重大,最重要的是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

三、理论意义

贯穿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改革创新的时代产物。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和法治、创新与法治的关系一直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验告诉人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阐述了法治与改革的辩证关系,提出解决改革与法治冲突的正确观点与方法。“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的主题贯穿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全篇。改革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伴而生。在处理改革与法治关系上,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既不能突破法律红线搞改革,也不能死守法律条文而无动于衷。因此,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应实现相统一、相衔接,立法要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正确处理法治与创新的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坚守法治底线的前提下,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对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模式的科学规制与包容,最大限度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

彰显公平正义的时代价值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法治建设必须以追求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释了“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价值追求,其核心要义在于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必须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措施,提升司法公信力。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需要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建设加以保障。推进公正司法,要求加强司法制约监督,规范司法权力运行,进一步完善人员分类管理,健全司法职业保障,真正做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提高司法办案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司法改革整体效能、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

紧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主题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明确指出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骨干工程,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发挥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有效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智慧和人类制度文明的精髓,具有强大的支撑国家治理的制度力量。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这很大程度上与法治有关。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无疑就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法治方案,是实现国家治理理念与方式深刻变革的必由之路。

诠释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法治建设的时代使命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霸权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巨大的威胁,依法治国面临全新的国际环境和挑战。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宏大的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强调法治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法治肩负着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更多凝聚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的制度方案、维护国际法治秩序、保障国家总体安全、引领和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时代使命。这就要求国家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有效应对外部挑战和风险,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升涉外执法司法效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要引导中国企业、公民在走出去过程中更加自觉地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运用法治和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进程中,要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加强国际执法安全领域合作,在反恐、打击网络犯罪和新型有组织犯罪领域开展全球联合行动,以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发展,维护世界公平正义与和平安全。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基本国情和国际环境,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走什么路、向哪里走、实现什么目标以及怎么实现目标等根本性问题,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治国理政实践中描绘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华丽篇章,必将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由法治大国迈向法治强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焕发出时代的熠熠光芒。

附件2

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发言人 徐大钧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改革发展稳定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平安福祉需要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筑牢法治之魂

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作为“十一个坚持”的首要内容,深刻阐明了坚持党的领导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重点任务、重大关系,为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根本保证。司法局始终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最高原则,持续筑牢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的思想根基。全局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1. 坚持司法行政为民,做实法治之要

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场,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本质的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民之所向,法之所行。全局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一个统筹、四大职能”作用,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回应群众法治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夯实法治之基

法治人才培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作为新时代的司法行政工作者,应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抓紧抓实抓好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全面提升应对复杂情况、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局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刻领会把握“十一个坚持”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推动新时代新征程上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美好法治愿景转化为鲜活的法治实践。

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会发言材料

发言人 王月梅

首先非常感谢宣传部的几位领导莅临我局参加我们党组中心组的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我们司法行政系统全体人员一直以来学习的精髓,每周三的集中学习第一议题肯定是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我们已经坚持了快三年了,全体人员从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粗浅的认识到深学细研,再到入脑入心,首题必政治,所以我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也是指导我们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我相信在司法局党组的领导下,我们会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下面,我从两方面展开今天的学习。第一方面先谈谈我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认识,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2020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其确立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紧贴新时代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实行全面依法治国,实行什么样的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法治新概念、新论断、新命题。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十分丰富,主要由“三个方面、四个环节、五大体系”组成。三个方面是指“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四个环节是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五大体系是指“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三个方面、四个环节、五大体系相互规定、互为条件、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相得益彰有机统一的逻辑体系。党中央从全面依法治国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决定将司法部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职责整合重建组建司法部,把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部。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在新时代实现更大发展的思想旗帜,为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了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也为我们推进全面依法治县工作指明了方向。那么司法局作为全面依法治县的统筹协调部门,我们将如何结合工作实际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司法局履行“一个统筹、四项职能”的强大动力,在推进法治中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发挥作用呢?我认为司法局党组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就是要认真筹备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工作会议,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和《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查工作规定》,将年终述法工作与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专项考核结合起来,认真组织稳妥推进年终考核和年终述法工作,坚持法治督查、法治考核、专题述法一体实施,充分发挥督的利剑作用、考的导向作用、述的评价作用。层层传导压力、压实法治建设作用,确保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第二点就是要不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在政策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等方面进行合法性审查,落实律师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法律参谋助手作用。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职责。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行动。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行政复议改革工作,开展“行政复议质量提升年”活动,强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向基层延伸,不断提升执法部门的办案质量和效率,营造法治化的政务服务环境。

第三点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创新监管手段,推进个性化监管稳控,规范执法行为,切实提升教育帮扶质效,强化精准教育,创新帮扶解困举措,确保社区服刑人员无脱管漏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律师队伍的政治建设,确保律师行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

新时代、新征程司法行政机关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勇前进,奋力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