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晋创谷·吕梁”创新驱动
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吕政办发〔2024〕2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各省级开发区管委会:
《“晋创谷·吕梁”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7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晋创谷·吕梁”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决策部署,纵深推进吕梁一流创新生态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决策部署,建立形成体现吕梁特色优势的创新生态建设“1+N”政策体系。以“晋创谷·吕梁”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抓手,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创新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转化,全方位打造吕梁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高新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平台、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育的新高地。推动形成符合我市定位、彰显创新引领、厚植绿色底色、深化区域协同、充满发展活力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
二、建设原则
(一)坚持创新驱动,强化以新提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着力构建全市创新一流生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二)坚持产业提升,加速聚链成群
锚定“科技即产业”理念,引导创新要素向产业聚集,加大共性技术能力供给,发挥链主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和支持开展原创技术、共性技术、应用技术联合攻关,提升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优化塑链能力,形成规模化创新产业集群。
(三)坚持政策引领,推动要素聚集
出台系列支持政策,为创新提供优良的政策环境、资源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强化对创新活动的鼓励、支持与引导。系统布局重大平台、项目、基金等要素,加快形成全要素保障,全链条跟进,全流程提速,全方位服务的科技发展保障体系。
(四)坚持市场运作,打造开放生态
坚持市场化运作,建立以企业为主的全新开发模式,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全链条开展成果发现、挖掘、转化和服务,在更准、更宽的范围归集全国创新平台和创新资源,有组织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向纵深发展,推动高端人才团队和高质量项目落地吕梁。
三、建设目标
(一)建设思路
坚持科技引领,锻造产业优势,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按照“创新引领、聚链成群、产城一体、融合发展”思路建设,“产”即开发区产业引领,“城”即吕梁新区城市建设。
(二)建设目标
面向我市“985”重点产业链创新需求,“晋创谷·吕梁”创新驱动平台按照“一年成型、三年成势”的总体目标,力争到2026年建成5个市校合作主体,10个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100个博士创新工作室,推广200项以上科技成果,引进培育2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设立不低于5亿元的科技创新基金。聚焦氢能全链条产业、高端金属材料产业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三大领域,打造高能级科技要素供给区、高层次人才团队聚集区、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区,培育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
四、建设布局
“晋创谷·吕梁”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一中心三基地一公司”,布局“科技创新—中试熟化—成果转化”创新链条,打造一流的科技创新、成果育成、产业创新基地。
“晋创谷·吕梁”核定总面积超100平方公里,起步区办公区位于吕梁新区,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位于吕梁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园和数字经济产业园,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规划打造校地合作创新中心、重点产业中试基地和科技企业培育基地;拓展区位于孝义开发区、兴县开发区、文水开发区、交城开发区、岚县开发区和交口开发区所属标准化厂房,规划打造产业转型示范基地。
“一中心三基地一公司”具体如下:
(一)校地合作创新中心
重点布局校地合作主体科技研发、创新孵化、科技服务、成果展示、学术交流、技术交易、商务配套等功能。为入驻团队及初创企业提供孵化服务,包括办公空间、资金支持、政策咨询等,促进团队及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建立科技成果展示平台,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创新产品,增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建立技术交易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让和许可,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进程。提供法律、财务、市场等商务服务,为入驻团队和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二)重点产业中试基地
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产业链,聚焦中试熟化放大、概念验证和应用场景建设,提供中试场地、设备和技术支持,帮助完成产品从小试到中试的过渡,提高产品成熟度。打通从成果到样品、产品的通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同时,为有中试需求的企业或科研单位提供中试熟化、工程开发、样品试制、数据模拟、场景应用、工艺改进等中试服务。
(三)科技企业培育基地
聚焦创新研发类为主的企业,形成集办公、科研、中试、产业于一体的企业总部聚集基地。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中枢式运营管理氛围,以高效、多能、全屏化优势为企业创建发展的高速通道。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政策支持,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同时配套人才公寓、培训中心等设施,吸引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促进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产业转型示范基地
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项目落地为抓手,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拓展区现有载体空间,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通过应用示范,推广核心技术,形成先行先试的带动效应,引领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五)建设市科创平台公司
由市政府牵头成立科创平台公司并设立吕梁市科技创新专项基金。该公司具体负责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的市场化运作工作,对政府牵头发展和具有前景的产业进行孵化培育,支持我市重点产业领域产业发展。
五、产业定位
紧抓全市打造“985”重点产业链和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定位,重点围绕氢能全链条产业、高端金属材料产业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进行布局。
(一)氢能全链条产业
围绕打造氢都吕梁,建设北方氢能产业高地,着力打造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装备制造等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闭环生态链,开展电堆、氢动力系统、氢气提纯、固液氢储存、新型储氢材料、电极材料、电催化材料、氢能装备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应用与推广。加强氢能产业链与技术链的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推动氢能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承接基地建设。
(二)高端金属材料产业
围绕打造铝镁精深加工和特钢材料产业集群,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高端金属材料关键环节和“卡脖子”技术进行定向研发,推动高端金属材料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重点开展铝镁高效率挤压变形集成技术研发、开发具有更高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的新型合金,开发高附加值的高端钢种。针对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高端应用领域,开发专用的高端金属材料和生产工艺。
(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
围绕加快建设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促进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冶金渣、赤泥、尾矿为重点,突破有价组分全量利用等技术,开展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贵金属等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有价组分梯级回收,推动有价金属提取后剩余废渣的规模化利用。基于电解铝生产过程中的废旧冰晶石和碳渣等废渣,开发高附加值新能源材料,研发并优化废旧冰晶石的修复技术。针对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应用领域,研发煤矸石联产钾硅肥、土壤改良增肥等技术,推动利用工业副产石膏生产保温隔声凝胶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其在绿色建材和路基材料中的应用比例。
六、重点任务
(一)打造一流创新平台示范体系
1.高标准建设“晋创谷·吕梁”起步区。建设布局科技研发、创新孵化、中试基地、科技服务、会议中心、学术交流、科技大市场、行政服务、商务配套等功能区。聚焦创新研发类为主的企事业主体,承载产业科创平台、共性技术实验平台、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等。(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新区建设管理中心、吕梁经开区)
2.高起点规划“晋创谷·吕梁”拓展区。明确产业定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城融合”,形成与起步区相辅相成的产业链条。加强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内部及与外部的互联互通能力,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氢能、特钢、镁铝、固废等特色产业体系。(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新区建设管理中心、吕梁经开区、孝义开发区、交城开发区、文水开发区、兴县开发区、岚县开发区、交口开发区)
3.高规格打造“晋创谷·吕梁”拓展区运营体系。构建高效、协同、创新、专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建立高效的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工作的高效执行。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营造有利于创新和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行政审批简化等。打造“晋创谷·吕梁”拓展区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项目,形成强大的科技创新集群,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新区建设管理中心)
(二)打造一流产业集群培育体系
4.建设创新型优势产业集聚区。支持“晋创谷·吕梁”紧密结合全市“985”产业布局规划和定位,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着眼高端、面向前沿,重点聚焦发展氢能、镁铝、特钢、新型煤化工、碳基新材料、固废利用、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围绕特色产业加强资源供给,做好要素配置,做强平台优势,聚链成群,形成具有吕梁特色的优势产业集聚区。(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能源局、吕梁经开区、孝义开发区、交城开发区、文水开发区、兴县开发区、岚县开发区、交口开发区)
5.持续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技术瓶颈和发展需求,加快推进产业链技术创新、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在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领域形成技术质量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建立“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机制,每年向企业征集不少于50项技术需求,滚动编制“卡脖子技术”清单,采取“校地合作”“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每年靶向部署实施不少于10个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校地合作项目,分类实施政府主推的有组织创新、高校院所主导的原始创新、企业为主体的集成创新,加快破解一批产业链“卡脖子”难题。(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吕梁经开区、孝义开发区、交城开发区、文水开发区、兴县开发区、岚县开发区、交口开发区)
6.激发创新主体成果转化活力。支持高校院所及其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按其转让形成的区内地方经济贡献度给予科研人员奖励。支持高校院所面向入驻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按技术合同交易额给予一定补贴。支持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采取“先缴后补”等方式给予场地租金补贴,对引入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也给予相应的租金补贴。(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吕梁经开区、孝义开发区、交城开发区、文水开发区、兴县开发区、岚县开发区、交口开发区)
7.有组织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在市级层面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班”,抢抓全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战略机遇,主动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先进地区创新资源聚集区进行成果转移和转化,在更准、更宽的范围归集全国创新平台和创新资源,推动高端人才团队和高质量项目落地吕梁。(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吕梁经开区、孝义开发区、交城开发区、文水开发区、兴县开发区、岚县开发区、交口开发区)
8.加强中试熟化能力建设。聚焦产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和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支持建设中试平台。鼓励中试基地发挥中试设施、技术服务、资源共享和管理运营的作用,为企业或科研单位提供中试熟化、中试场地、工程开发、样品试制、数据模拟、场景应用、工艺改进、创新资源共享、质量管理、收益分配等中试服务,促进创新链上下游的紧密结合。(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吕梁经开区、孝义开发区、交城开发区、文水开发区、兴县开发区、岚县开发区、交口开发区)
9.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格局。推动“晋创谷·吕梁”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先进科技园开展业务交流与合作,开展线上资源链接、需求发布、概念验证、技术路演、成果展示、动态监测等服务。构建“差异化布局、专业化推进、体系化发展”的区域合作业务体系,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深度打造一流的区域协同创新高地。(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吕梁经开区、孝义开发区、交城开发区、文水开发区、兴县开发区、岚县开发区、交口开发区)
(三)打造一流校地合作赋能体系
10.做深做实“校地合作”。按照“需求导向、协同联动、合作共赢”的原则,引进高校院所共建高端研发机构,探索“学科+产业”等新型创新模式。链接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三年内建成科研院所分支机构5家以上。设置优惠支持服务政策,引导更多科研成果到我市进行产业转化。推动太原理工大学吕梁产业技术研究院、山西大学吕梁科学技术研究院、山西农业大学吕梁现代农业技术研究院等校地合作主体进行提质改造,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优化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将高校的科研资源、人才资源等与地方企业的需求对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实现“以研促产”“以产促研”“产研合作”的良性生态,以“智慧”牵引高效合作,以“规范”支撑长效合作,以“精准”推进深入合作。(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吕梁经开区、孝义开发区、交城开发区、文水开发区、兴县开发区、岚县开发区、交口开发区)
11.开放产业示范应用场景。围绕“985”重点产业,为技术找场景、为场景找技术,构建“晋创谷·吕梁”场景促进中心,以市场化运行机制开展场景挖掘、打磨策划、场景对接等工作。分产业领域组织场景沙龙、对接会、场景路演等主题活动。组织企业与产学研项目、创新企业对接,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业合作,每年为不少于50家创新主体开展场景供需对接,促进新技术转化落地、新产业扎根成长。重点支持院校企联合开展以场景为牵引的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场景应用实测等,加速创新成果场景化应用中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能源局、吕梁经开区、孝义开发区、交城开发区、文水开发区、兴县开发区、岚县开发区、交口开发区)
12.持续引进高层次科创人才团队。加快形成“项目+人才”“产业+人才”“科技+人才”引才模式,紧扣产业链需求,挖掘省校合作资源优势,引进急需紧缺型人才,凝聚多方合力,构建引、育、用、留工作矩阵,充分释放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吕梁经开区、孝义开发区、交城开发区、文水开发区、兴县开发区、岚县开发区、交口开发区)
(四)打造一流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13.建立健全科技金融生态。围绕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多元化资金需求,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供更加有效、高效的金融供给。加快构建多层次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打造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良好生态,强化科创领域政策倾斜和资源配置力度,满足科创企业投融资需要,促进科创金融服务开放合作,进一步推动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市财政局、市科技局、中国人民银行吕梁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吕梁监管分局)
14.成立市科创平台公司。围绕科技金融服务、产业科技人才招引、科创项目孵化载体运营、科创项目天使投资、人才科创综合服务等重点任务,将坚持市场导向,以项目孵化载体运营、科创投资、综合服务为主业,致力打造专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大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国资委、中国人民银行吕梁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吕梁监管分局)
15.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在省级政府投资基金下设立市级科技创新基金,参照省级政府投资基金建立健全政府预算、容错机制等政策支持。以政府资金设立基金为主渠道,初步设立5亿元的启动基金,以市科创平台公司为主体,以投行方式做产业培育,实施“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产业投入模式,打造涵盖种子、天使、科创、产业投资的全生态链基金矩阵。同时,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打造政府投资性资本进退有序的良性循环。(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市财政局、市科技局、中国人民银行吕梁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吕梁监管分局、孝义市政府、交城县政府、文水县政府、兴县政府、岚县政府、交口县政府)
(五)打造一流科研服务支撑体系
16.打造一流科研基础平台。在“晋创谷·吕梁”加快部署一批先进的科研基础平台,建设一批共享性实验室、检测中心等科研基地。为校地合作主体及创新团队企业提供全天候共享科研设备。开放“天河二号”超级计算资源,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分析软件系统与科研基础平台的融合与应用,助推科研范式变革,助力重大科技突破。建立专用链接通道,实现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数据资源平台、超级计算中心、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要素高速连接。(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数据局、市高新技术发展研究院)
17.推动创新政策落地实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团队企业入驻、科技创新、产业落地、科技金融、公共服务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建立容错机制和尽职免责机制,支持国家重大改革举措和本地优势政策先行先试,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政策落地落实,不断提升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政府办、市科技局、市行政审批局、中国人民银行吕梁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吕梁监管分局)
18.建设吕梁科创大脑。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搭建吕梁科创大脑,搭建成果库、需求库、设备库、政策库等系统,集成信息发布、在线交易、资源共享、科技服务、线上交流等功能,同时基于大模型技术,提高供需衔接的时效性和成功率。实现高质量创新资源的汇聚和高效利用,为企业、专家团队、高校院所、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一站式、高质量、全连接的科技数字化服务。(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数据局、市财政局、市行政审批局、市高新技术发展研究院)
19.推进市级科技计划体系改革。健全需求和问题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机制,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在财政资金扶持方式上,改变“无偿资助”和“大水漫灌”模式,探索从直接变间接、从无偿到有偿、从特惠型到普惠型的模式转变;在补助环节上,探索由事前支持转向事中支持、事后奖励相结合,积极推行以奖代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和产出效果。(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六)打造一流科技产业招商体系
20.组建科技招商专业团队。锚定“科技即产业”理念,立足科技创新主战场,加强干部科技素养培训,着力提高科技干部专业化素养和能力,加强科技机构和创新队伍自身建设;建设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的成果转化服务机构,以市场为纽带联结形成“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个人”多重力量相互交融、收益共享、风险共担、螺旋前进的创新网络和体系。分领域培育一批“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招商+懂培育”的复合型科技经纪人才,聚焦成果转化关键环节,着重提升科技成果挖掘、对接、落地、跟踪服务的全链条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招商引资服务中心)
21.大力推进科技招商。加强对“晋创谷·吕梁”宣传报道,通过平台招引、大赛招引、基金招引等模式,广泛汇聚各类创新资源和科技项目。强化对“引领型”“链主型”等创新企业招引和培育,加快落地一批产业能级高、产业链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在机构服务方面,要加强项目梳理规范,确保真正招引到一批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企业;在平台承载方面,要强化统筹协同,推动园区间结对合作,有序引导创新资源优化布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招商引资服务中心)
22.强化部门协同合作机制。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工作机制,确保在科技招商和项目转化过程中,各方能够高效沟通和协作。加强产业分工、资源共享、协作联动,优化项目引育转化标准化流程,打造“一盘棋”的科技招商格局;要善于借助产业行家、科研学者等专业化力量,精准研判项目“含金量”,让有限资源更多落在有潜力的科技项目上。(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招商引资服务中心)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组建由市长担任组长的“晋创谷·吕梁”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专班,建立跨部门高效协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负责对接省级工作专班办公室,推动平台建设任务落实落细。
(二)强化政策支撑
推动国家和省出台的创新政策在“晋创谷·吕梁”区域内进行先行先试,结合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科创团队及企业入驻支持政策措施等5个配套政策,探索建立市级晋创谷专项支持政策,健全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建立政策落实责任制,切实加强政策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
(三)落实部门责任
市科技局承担“晋创谷·吕梁”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牵头统筹职责,吕梁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行政审批局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相关建设任务。
(四)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和网络媒体作用,构建立体化宣传网络,动员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晋创谷·吕梁”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加强对园区内先进典型管理经验、建设成效进行梳理总结和示范推广。
解读链接:【图解】市科技局关于《“晋创谷·吕梁”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实施方案》的解读
政策咨询:吕梁市科学技术局 战略规划与成果转化科 3368807